[发明专利]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8507.1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7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张宇靖;周沫希;韩建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9794 | 分类号: | A61K8/9794;A61K8/9789;A61K8/88;A61K8/73;A61K8/49;A61K8/02;A61Q19/00;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纯 竹叶 黄酮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日化领域,涉及一种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护肤功能因子在化妆品中的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的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4%~10%的高纯竹叶碳苷黄酮、65%~81%的芫根多糖、10%~25%的ε‑聚赖氨酸。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该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该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的用途:是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护肤功能因子,具有优良的美白、保湿、延缓衰老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护肤功能因子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是机体的第一道屏障,是维护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部分,但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伤,除了年龄因素外,应激反应、环境污染、阳光和紫外线的辐射都是引起皮肤出现损伤和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人都希望拥有健康、漂亮、年轻的皮肤,因此,研究有助于维持肌肤水分、美白光洁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的护肤功能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容护肤领域,保湿是皮肤护理类护肤品的基本功能。皮肤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均对皮肤的保湿起着不同的作用。人体皮肤75%的水分主要贮存在真皮中,当真皮层含水量降低时,会影响胶原纤维的弹性或导致其断裂,从而产生皱纹,造成皮肤衰老。同时,根据衰老的自由基理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对皮肤的氧化损伤也是皮肤衰老的重要因素。随着皮肤的老化,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增加,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表现为逐渐产生黄褐斑、老年斑等各种色斑。
在护肤品市场中,美白产品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与追捧。正常人体皮肤颜色主要取决于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酪氨酸逐步氧化为多巴、多巴醌,最终在黑素细胞内转化为黑色素,黑素细胞将黑色素转移至表皮基底层细胞,再上移至角质层,最终随角质层脱落而排泄。当黑色素过速增长或分布不均时,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导致皮肤变黑或形成色斑。熊果苷是护肤品行业多年来广为应用的美白功能成分,但近年来其安全性不断受到质疑。有证据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50℃、强酸强碱条件、存在β-葡萄糖苷酶或人表皮微生物时,可导致β-熊果苷分解为具有致癌性的氢醌。2015年,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认为,在面霜中不超过2%、身体乳液中不超过0.5%的α-熊果苷(Degen GH.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SCCS)‐opinion on thesafety of the use ofα-arbutin in cosmetic products.Regulatory ToxicologyPharmacology,2016,74(3):75-76)、以及面霜中不超过7%的β-熊果苷(氢醌低于0.0001%)是安全的(Degen G H.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Safety(SCCS)‐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the use ofβ-arbutin in cosmeticproducts.Regulatory ToxicologyPharmacology,2015,73(3):388-389)。2016年,日本报道了五起化妆品中熊果苷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案例,所有患者的面部(主要是面颊、眼睑和前额)出现红斑,两例伴有红肿(Numata T,Tobita R,Tsuboi R,et al.Contact dermatitiscaused by arbutin contained in skin-whitening cosmetics.Contact Dermatitis,2016,75(3):187-1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8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