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防控白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9327.5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万新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高新区甜慕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大旺大道东面、工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蚁 摄像头 土壤特性 智能 网格式 药饵 投放 监测 土壤 小区 发现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控白蚁的方法,利用摄像头对小区白蚁进行网格式监测,发现有白蚁存在时,在孔内投放药饵来消灭白蚁,同时记载此处土壤的各种数据,研究白蚁喜欢的土壤特性,从而更好地对白蚁进行防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蚁防治技术,尤其涉及智能防控白衣的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控领域。
背景技术
白蚁是至今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在中生代后期就广泛存在于世界的主要热带地区,距今已有2.5亿年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的白蚁化石。据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确认,白蚁与须舌蝇、蜱、蚊子、粘虫成为五大害虫。它的危害极具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农林植物,埋地电缆,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的安全上,如不及时防范,常导致房屋倒塌,堤毁蚁穴。我国每年因白蚁危害而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传统的白蚁防治一般都用化学药剂对土壤处理或滞留喷洒的方法,以形成一个化学屏障来防止白蚁的侵犯。用一般的化学药剂对土壤处理或滞留喷洒都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不利于环保。因此,应该在充分考虑所处环境和白蚁本身的繁殖能力条件下,尽可能协调地运用各种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把白蚁族群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防控白蚁的方法,利用摄像头对小区白蚁进行网格式监测,发现有白蚁存在时,在孔内投放药饵来消灭白蚁,同时记载此处土壤的各种数据,研究白蚁喜欢的土壤特性,从而更好地对白蚁进行防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防控白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小区花园或房屋墙壁周围钻若干个孔,在每一个孔上方设置摄像头,并对摄像头一一进行编号,且在每个孔周围设置传感器,将摄像头和传感器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4G或WIFI与手机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微生物传感器、盐分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
摄像头监测到的白蚁信息以及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信息发射到主控器,主控制器将信息传送到手机,当摄像头拍摄的孔周围出现白蚁,并且白蚁的数量超过30只时,手机将储存该孔处的土壤信息,记录下各个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并且根据白蚁数量选择药饵种类和量,将药饵投放到孔内;
此处的摄像头依旧实时监控白蚁被灭杀的情况,每20天补充一次药饵,直到白蚁被消灭完全,且根据记录的土壤数据,在小区寻找具有上述特性的土壤,检测是否有白蚁,并对白蚁进行针对性的消灭。
进一步地,所述药饵为含有百分比含量为0.5%氟铃脲的饵剂,并混合了清水或糖水,清水或糖水的含量为饵剂的10%。
进一步地,所述孔之间的距离为10米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摄像头对小区白蚁进行网格式监测,发现有白蚁存在时,在孔内投放药饵来消灭白蚁,同时记载此处土壤的各种数据,研究白蚁喜欢的土壤特性,为防控白蚁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采用“监测-控制-监测”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本发明实现了控制白蚁族群的一种白蚁防治技术,它使诱杀技术简单化、程序化、标准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诱杀技术从白蚁灭治到白蚁预防的过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是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智能防控白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高新区甜慕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高新区甜慕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9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