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0389.3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姜香;周立;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香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改良剂 可降解有机物 制备 炭化 玉米芯 多孔结构 降解 氮磷钾元素 土壤酸碱度 有机碳含量 农业环保 天然土壤 土壤容重 液中干燥 浸没 土壤 持续性 改良剂 可降解 外层包 里层 淋溶 释放 补充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玉米芯经过炭化后形成了一种多孔结构,使得炭化玉米芯浸没在可降解液中干燥后外层包覆了一层网状可降解有机物;由于可降解有机物具有多孔结构,减缓了土壤改良剂中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提高了可持续性;随着施入土壤后的时间慢慢增加,使得外层可降解有机物的孔隙变大变多,这时里层可降解有机物开始被降解,这样层层降解后,留下炭化玉米芯;本发明所制备的土壤改良剂能够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容重,减少土壤中氮磷钾元素淋溶损失,补充有机碳含量,同时能够弥补天然土壤改良剂持续性差的缺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土壤改良剂的制备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是人类赖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主要食物来源和基础生活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高产性、高效性及优质性等特性己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关注热点。土壤作为一种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量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农业上各种特性,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无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还是在降雨量充沛的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造成的水分胁迫是限制产量的最关键因素,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由于不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和极端天气造成的土壤退化,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恶化了土壤退化现状,土壤退化已逐渐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造成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不同程度降低,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降低了作物的产量。
保水性土壤改良剂以其保水保肥的特点,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降低了地表径流量,达到蓄水保墒的效果。保水性土壤改良剂能有效调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的季节性分配,改善了耕层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水分状况,直接促进了有效降雨的水分利用,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减少了肥料的无效流失和分解,优化了该区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水性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降低了作物受到不同环境胁迫的压力。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改良剂间的配合施用,如人工合成和天然改良剂混合施用,不仅改良剂的单一效果得到发挥,而且产生了耦合的作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固此,保水性土壤改良剂已逐新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研究热点,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土壤改良剂效果持续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玉米芯粉碎后放入瓷坩埚内,加盖密封后置于马弗炉内,200℃条件灼烧2h,实现玉米芯的预炭化;
(2)然后升温至600℃热解炭化,3h后停止加热直到温度降低至60℃时出料,得到炭化玉米芯;
(3)取氢化钾、己内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甲醇,50℃条件下反应48h,再加入0.01mol/L盐酸终止反应,加入正己烷产生沉淀,将沉淀物真空干燥24h,得到可降解交联剂;
(4)取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苯乙烯、可降解交联剂、甲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基液;
(5)取过硫酸钾和无水氯化钙,搅拌后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
(6)取基液和混合溶液搅拌30min后得到聚合物乳液;
(7)取水性聚氨酯、聚合物乳液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可降解液;
(8)取研磨后的膨润土、草木灰、淀粉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香,未经姜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03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