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管柱的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0642.5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市双龙射孔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8;E21B43/27;E21B43/117;E21B43/1185;E21B47/06;E21B4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财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7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115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通径跨隔射孔 测试 管柱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针对待试油层下方存在已射开井段的情况,提供一种高效、可靠、多功能的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及其操作方法,管柱设有全通径跨隔射孔部件、JJ‑1载体、RD取样器等多种工具系统,可进行跨隔射孔、测试、储层改造、改造后测试等工艺联作及改造前、后分别测试、JJ‑1试井、求产、取样,有利于取全取准地层参数;此外,在保留泄压腔的前提下,该管柱在射孔枪上方同时设置了投棒点火、并行传爆式压力延时点火的两种点火方式,既能减缓射孔瞬间的高压对井下仪器仪表破坏,又可避免投棒点火失败后的打捞投棒等复杂作业。该技术可简化工艺过程、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及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试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操作方法及其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气井试油技术领域,与本发明最接近的试油技术“环空加压点火式跨隔射孔 -测试联作”以及“跨隔测试投棒射孔联作”技术。
“环空加压点火式跨隔射孔-测试联作”技术是采用两极封隔器,射孔枪处于两极封隔器之间,为实现环空液压驱动点火引爆射孔枪,该管柱采用了旁通式跨隔封隔器,旁通式跨隔封隔器的典型特征是跨隔封隔器内部设有传压管,传压管将环空压力传到点火头上,传压管与心轴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测试通道。该技术的不足在于管柱未能实现全通径,不利于酸化、压裂、排液等后续作业,如果起出射孔——测试管柱再下酸化、压裂、排液管柱进行后续作业的话,无疑将会大大地增加施工周期和成本。
“跨隔测试投棒射孔联作管柱(ZL201220322882.X)”提供了一种跨隔测试投棒射孔联作管柱,在井下形成全通径管柱,实现一趟管柱进行射孔、地层测试、压裂、绳索等多种作业,消除安全隐患。其不足在于:该管柱射孔枪上方仅设置了投棒引爆器一种点火工具,如果射孔枪未被引爆,只能采用电缆或抽汲绳带打捞器捞出投棒,查明原因,处理问题,再次投棒。由于深井或大斜度井打捞投棒成功率不高,加之海上打捞施工及钻机工时成本高昂,费时费力,如果最终射孔不成功、投棒未捞出,只能起出井下管柱返工,耽误工期。
发明内容
针对待试层下方存在已射开井段的情况,现有技术存在管柱功能少、投棒点火失败后捞棒困难、效率低、非自喷井跨隔射孔——测试时难以实时录取测试阀下方的关井数据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方便、多功能的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及操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管柱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下管柱、校深、坐封、投棒点火:将所述的全通径跨隔射孔——测试联作管柱连接、下入井内设计深度,校深、调整管柱、坐封全部封隔器后,开井、投棒;通过感受管柱震动或仪器判别是否枪响,若确认枪响,则跳过第二步,直接进行第三步,否则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管柱内加压、延时点火:如投棒点火失败或不能确认枪响,则管柱内加满低密度液垫,管柱内加压至并行传爆式压力延时点火头的设计点火压力、稳压10-30S后泄压,延时一定时间后点火,引爆射孔枪;通过感受管柱震动或仪器判别是否枪响,若确认枪仍未响,则启动捞投棒工序,捞出投棒,进行二次投棒或起出管柱;
第三步测试、JJ-1试井、取样:确认射孔成功后,根据施工设计书要求,按照LPR-N阀的操作要领进行多次开关井,实施改造前测试;当需JJ-1试井时,则采用电缆下入接收器总成,与JJ-1载体内井下仪器进行对接,实时录取井下压力、温度数据;末次开井后期,环空加压至RD取样器一的操作压力,圈闭样品,完成储层改造前的井下取样;
第四步JJ-1试井解释、制定下步措施:通过对JJ-1载体内仪器录取的井下实时数据进行现场实时试井解释、分析,制定下步措施方案;如需储层改造,则进行第五步、第六步,否则,直接进行第七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市双龙射孔器材有限公司,未经营口市双龙射孔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0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