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2077.6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9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设备 移动端 智能 人机交互 云平台 无线通讯方式 操作记录 工作效率 数据监测 无线通信 硬件成本 审核 近距离 可操作 智能化 移动 操控 管控 存储 权限 查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工作人员在智能移动端选定需要操作的目标工业设备,并填写操作申请表单,以无线通讯方式提交到云平台;云平台对操作申请表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则智能移动端获得目标工业设备IP地址、工业设备权限等级、可操作时限,智能移动端与目标工业设备建立近距离的无线通信,实现对工业设备的操作控制与数据监测;本发明采用智能移动端操作,并采用填写操作申请表单的方式,对操作申请表单进行核审和存储,实现现场通过智能移动端连接并操控工业设备,增强人机交互机动性,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节省了HMI硬件成本,保障操作的安全性,实现操作记录可查询,实现智能化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设备控制中,设备的人机交互系统是指提供工业现场的实时信息反馈并为其提供控制该过程输入的系统。在人机交互系统的初期,人与工业设备的交互主要是通过按钮与信号灯,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在工业现场主要采用人机界面(HMI)的形式来实现人机交互;考虑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正常运行时几乎是无人值守的,设备所标配的人机界面使用率低,存在一定的功能浪费,并增加了HMI硬件与后期维护的成本。与此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功能越来越强大,采用智能移动终端作为设备的人机界面具有可移动、功能拓展性强等优点。
现已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智能终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CN105005280A),此系统包含无线智能终端、无线HMI模块、工业设备,其中终端以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无线HMI模块,而无线HMI模块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工业设备,无线智能终端通过间接的通讯方法实现对工业设备的信息监测与控制,此发明专利存在明显的缺点,缺乏对无线终端与工业设备连接的管控,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无线终端控制与监测工业设备,没有操作控制记录追溯,不利于设备操作的安全与关键控制参数的保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移动端的人机交互客户端登录云平台;
S2、云平台对每个工作人员设置工作人员权限等级,云平台对每个工业设备设置工业设备IP地址、工业设备权限等级、可操作时限,并进行数据持久化,得到持久化数据;
S3、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移动端在云平台选择需要进行操作的目标工业设备,并填写操作申请表单;
S4、提交操作申请表单至云平台,云平台对操作申请表单进行核审,核审通过则将申请操作表单导入云平台数据库进行存储,同时提供接口;核审不通过则撤回申请操作表单;
S5、智能移动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经过接口查找并连接目标工业设备,并根据持久化数据,对目标工业设备进行通讯连接和操作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还包括:当工作人员权限等级大于或等于目标工业设备权限等级时,返回目标工业设备IP地址,通讯连接成功;当工作人员权限等级小于目标工业设备权限等级时,不返回工业设备IP地址,通讯连接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方法还包括:当超过可允许操作的时限,云平台自动关闭智能移动端与工业设备的通讯连接,继续操作时,需要再次提交操作申请表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