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2441.9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龙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44 | 分类号: | C03C2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魏秀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增强型浸润剂 浸润剂 制备 聚丙烯酸酯乳液 聚丙烯酰胺乳液 聚乙烯吡咯烷酮 羧甲基纤维素钠 玻璃纤维表面 耐酸碱特性 分散性能 抗静电剂 去离子水 三乙醇胺 碳纳米管 原料制备 浸入 成膜剂 偶联剂 润滑剂 纱表面 重量份 集束 毛纱 原丝 光滑 浸润 表现 | ||
1. 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成膜剂10-30份、润滑剂3-8份、偶联剂5-10份、聚丙烯酰胺乳液4-9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5-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碳纳米管3-9份、抗静电剂1-4份、PEG 2-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三乙醇胺1-3份、去离子水50-80份;
所述成膜剂为质量比为8:3:2的丙烯酸树脂改性淀粉、季戊四醇脂和十二碳醇酯;
所述偶联剂为质量比为7:4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润滑剂为质量比为2:5的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乙撑双硬脂酰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成膜剂20份、润滑剂5.5份、偶联剂7.5份、聚丙烯酰胺乳液7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5份、碳纳米管6份、抗静电剂2.5份、PEG 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三乙醇胺2份、去离子水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EG的分子量为400、600或1200的一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酸树脂改性淀粉加入去离子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5-10wt%的碳二亚胺,在室温下搅拌2-4h,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反应8-12h,然后置于pH7.4的PBS缓冲液中透析3-5次,收集透析后的产物并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粉;
(2)将步骤(1)制得的冻干粉与成膜剂、偶联剂、聚丙烯酰胺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PEG、聚乙烯吡咯烷酮、剩余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加热至50-70℃,保持此温度反应1-2h,然后依次加入润滑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碳纳米管、抗静电剂、三乙醇胺,在35-45℃的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2-4h,制得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4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空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