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3872.7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丁玉龙;张叶龙;赵伟杰;周伟;翁立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8 | 分类号: | F24D3/08;F24D19/00;F28F2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吴庭祥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端 换热器 冷介质 电极锅炉 换热盘管 蓄热槽 相变储热材料 热交换 加热 电热供暖系统 复合相变 循环管路 热介质 热源 储热 供热 体内 并联连接 热量传递 循环管 填充 储存 | ||
1.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锅炉(1)、换热器(3)和用热端(10),所述电极锅炉(1)和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100)连接,换热器(3)和用热端(10)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路(200)连接,从电极锅炉(1)产生的热介质经第一循环管路(100)进入换热器(3),与用热端(10)出来经第二循环管路(200)返回换热器(3)内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冷介质作为热源重新经第二循环管路(200)输送至用热端(10)供热;
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0)上还设有一蓄热槽体(6),所述蓄热槽体(6)和用热端(10)为并联连接,蓄热槽体(6)内设有换热盘管(6-1)以及填充于换热盘管(6-1)周围的相变储热材料(6-2);经换热器(3)加热后的冷介质能够流经换热盘管(6-1)将热量传递给相变储热材料(6-2)进行储存;
在电极锅炉(1)不产生热介质时,用热端(10)出来的冷介质流经蓄热槽体(6)内的换热盘管(6-1)与相变储热材料(6-2)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冷介质作为热源重新输送至用热端(10)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00)上设有第一循环水泵(2),将电极锅炉(1)产生的热介质输送至换热器(3)内进行热交换后重新返回电极锅炉(1);
所述用热端(10)进水口与换热器(3)出水口以及蓄热槽体(6)一端口(61)通过第一三通阀(4)连接,三通阀(4)与用热端(10)进水口之间的管道(4-3)上设有第二环水泵(9),三通阀(4)与蓄热槽体(6)的端口(61)之间的管道(4-2)上设有第三循环水泵(5);用热端(10)出水口与换热器(3)进水口以及蓄热槽体(6)另一端口(62)通过第二三通阀(7)连接;
所述蓄热槽体的端口(61)通过管道(8-1)与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环水泵(9)之间的管道(4-3)连通,且管道(8-1)上设有截止阀(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6-1)的管壁外缠绕有若干方形翅片(6-3),且方形翅片(6-3)与相变储热材料(6-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6-1)至少包括两层,进水口位于最下层盘管上,出水口位于最上层盘管上,每层换热盘管之间通过支架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6-1)每层包括一组以上的连管(6-1-1),每组连管(6-1-1)包括两根以上的串管(6-1-2),除去第一根串管的进水口和最后一根串管出水口外,每根串管(6-1-2)的头和尾分别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槽体(6)的外壳采用聚氨酯发泡树脂、蛭石、泡沫玻璃或陶瓷纤维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6-1)为碳钢管、不锈钢管、玻璃钢管、紫铜管、黄铜管、镀锌管或者聚四氟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材料(6-2)为十八水硫酸铝、铵明矾、明矾或六水硝酸镁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它们中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的电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内的热介质为盐水;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冷介质为除盐除氧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38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热蒸汽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结合CO2捕集的热网水分级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