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4681.2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袁田;武文华;袁金灿;刘翔;王昱晴;张虎;代静;汪英英;唐芳;张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绝缘子 体积 电阻 试验 开槽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及开槽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箱体;支撑装置,与箱体相连接并承载待开槽试验芯棒;切割装置,设置于箱体内且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预设位置对齐,以在预设位置处开槽;限位装置,与箱体相连接并抵压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表面,以对待开槽试验芯棒进行限位。本发明中,在开槽前,通过将待开槽试验芯棒的预设位置与切割装置对齐且限位装置抵压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表面,可精确地控制开槽位置;在开槽过程中,通过调整限位装置可控制开槽深度;通过这两方面,使开槽的位置及深度得到了保证,从而达到精确开槽的目的,为后续的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工网络。保持电网稳定是一项发展民生和经济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绝缘子作为电网中连接线路的主要载体,是支撑电网的重要支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对绝缘子闪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量的新型绝缘材料已在输电线路上大量应用,特别是复合绝缘子绝缘材料。随着运行年限的推移,绝缘材料会固化,从而会导致绝缘子的各方面的性能都会下降,然而绝缘子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由为重要,机械性能又与绝缘子的芯棒紧密相关,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不好,绝缘子芯棒易腐蚀断裂,是导致线路闪络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线路事故很多都是绝缘质量问题和运行年限的问题所导致的,是发生线路闪络现象的根本原因,随着运行时间推移,复合绝缘子容易固化,那么复合绝缘子的芯棒被会腐蚀老化,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均会变差,因此为有效地控制复合绝缘子能在线路上的正常工作、维持电网稳定运行,必须严格对复合绝缘子的芯棒进行检测。对复合绝缘子的芯棒的检测需要在其上开槽,而目前芯棒开槽往往存在开槽位置不准确、开槽效率低、操作困难等问题,对检测数据结果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芯棒开槽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支撑装置,与箱体相连接并承载待开槽试验芯棒;切割装置,设置于箱体内且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预设位置对齐,以在预设位置处开槽;限位装置,与箱体相连接并抵压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表面,以对待开槽试验芯棒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中,限位装置通过抵压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上表面和待开槽试验芯棒的侧面来调节待开槽试验芯棒的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中,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与箱体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第一限位机构偏压于待开槽试验芯棒的上表面,以调节待开槽试验芯棒的纵向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中,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导轨;其中,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并且,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缺口,导轨设置于缺口内;箱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靠近缺口。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中,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端穿设于箱体的侧壁,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二端位于箱体外,并且,第二限位机构与箱体的侧壁螺纹连接,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的旋进使待开槽试验芯棒夹设于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一端与工作台之间,以固定待开槽试验芯棒的横向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中,切割装置包括:电机和切割片;其中电机和切割片均设置于箱体内,并且,切割片与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接;切割片与预设位置对齐。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绝缘子的体积电阻试验芯棒的开槽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设置于箱体内,并且,切割装置设置于位置调节装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4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