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时间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5912.1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7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才;何定高;王茂凌;邓皓;胥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J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夏琴;詹永斌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间同步 协议适配器 响应报文 网络时间协议 客户端 请求报文 服务器 转发 发送 时间同步技术 时延请求报文 同步请求报文 报文产生 转换系统 转换 对时 解析 转化 部署 网络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时间同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络时间协议转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NTP客户端向协议适配器发送时间同步请求报文,协议适配器将同步请求报文转化为时延请求报文,并将时延请求报文发送至PTP主时钟服务器;PTP主时钟服务器对时延报文产生响应报文并转发给协议适配器;所述协议适配器将响应报文转化为NTP时间同步响应报文后,转发给NTP客户端;NTP客户端接收NTP时间同步响应报文并解析,实现时间同步。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NTP时间同步精度;结合PTP、NTP协议特点,满足高精度网络时间同步需求;同步精度可以保证,部署简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时间协议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间同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络时间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TP和NT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时间协议,用于网络中的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
PTP是精确时间协议,是IEEE制定的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间协议标准,又称IEEE 1588,目前已发展到IEEE 1588v2版本。PTP采用主从同步方式,定义了三种时钟模型,包括普通时钟(OC)、边界时钟(BC)和透明时钟(TC),其中BC同时具备主从时钟功能;PTP提供E2E和P2P两种时延测量机制,P2P时延机制用于点对点的时延测量,强调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时延测量,有助于消除线路时延不对称性的影响。E2E时延机制用于端到端时延测量,强调线路两端节点之间的时延测量,不考虑线路中间节点;PTP通信方式有两种:组播方式和单播方式,组播通信方式比单播通信方式在实现和配置上要简单,能节省主时钟的系统资源,但组播包容易形成组播风暴、带宽占用率高(交换机的复制和转发),单播通信方式在效率、可靠性方面比组播通信方式高,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PTP采用硬件时间戳值,主从时钟之间的同步精度可达十纳秒级。
NTP即网络时间协议,是用于互联网中时间同步的标准网络协议,其作用是把网络内的计算机时间同步到协调世界时(UTC)。NTP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互联网上时间同步的复杂性,采用时间滤波、时间选择、时钟调节等算法,不仅可校正当前时间,而且可持续跟踪时间的变化,能够自动进行调节,即使网络发生故障,也能维持时间的稳定。NT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支持多种工作模式,操作简单、灵活,提供的机制严格、实用、有效,可以适应各种规模、速度和连接通路情况的互联网环境。NTP目前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时间同步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当前主要版本为NTPv3、NTPv4。在局域网环境下,NTP提供的时间精度为十毫秒级。
NTP时间同步本身采用软件时间戳,受同步机制、客户端算法及网络流量、中间节点数等网络环境因素影响,普通NTP服务器时间同步精度较低,通常为十毫秒级。高精度NTP服务器采用硬件时间戳,通常采用FPGA技术实现NTP数据报文识别、时间戳提取和插入、CRC校验等功能,实现机制相对复杂,协议完整性较弱。另外,NTP没有类似PTP的两步工作模式,因此无法通过软硬件配合方式获取并处理发送时间戳,若再考虑MD5算法,则实现机制更加复杂。
PTP时间同步本身采用硬件时间戳,不论是PTP主时钟还是从时钟都需要实现硬件时间戳功能,才能达到精确时间同步的目的。对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高精度时间同步应用来说,如果采用PTP硬件时间戳方式,需要增加PTP从时钟板卡来实现硬件时间戳及PTP协议栈功能,无疑会增加用户投资。如果采用 PTP软件时间戳方式,相对于NTP时间同步,PTP协议复杂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5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