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及单线雷达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6245.9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钱敏华;陈杰;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星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0 | 分类号: | G01S17/00;G01S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线 雷达 线路板 驱动装置 电机 罩壳 光学罩壳 依次设置 电机座 间隔套 罩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及单线雷达,该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包括光学罩壳和位于所述罩壳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其中,所述罩壳的罩顶、所述电机的电机座和所述线路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线路板间隔套接在所述电机的主体外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及单线雷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线雷达电机驱动装置一般具有两种结构。其中:
第一种驱动装置采用的是电机座侧翼安装电路板方式,该种方式中,电路板的下端必须通过透光外罩壳被定位和固定,造成透光外罩壳加工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并且,驱动装置的整体布局占用空间大且凌乱;其次,罩壳与电机座之间采用螺钉连接,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较差。
第二种驱动装置采用的是电机座侧翼安装软电路板的方式,电路板的下端同样通过透光外罩壳被定位和固定,造成透光外罩壳加工困难和复杂问题,并且,驱动装置的整体布局占用空间大且凌乱;其次,罩壳与电机座之间采用销钉连接,防水性较好,但是安装拆卸非常不方便,不利于整体装置的维修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线雷达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线雷达驱动装置,该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包括光学罩壳和位于所述罩壳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其中,
所述罩壳的罩顶、所述电机的电机座和所述线路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线路板间隔套接在所述电机的主体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罩顶上的插接柱和设置在所述电机座上的插接孔;
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插接孔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柱的外周与所述插接孔的内壁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连接孔;
所述插接柱穿过所述插接孔后与所述连接孔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柱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粘接。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连接组件;
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线路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读码组件;所述读码组件包括读码器;
所述线路板包括环形板和设置在所述环形板外沿上的定位板;其中,
所述罩顶、所述电机座和所述环形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环形板间隔套接在所述电机的主体外侧;
所述读码器与所述定位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的壳壁上设置有排线槽;
所述驱动装置的单线卡接在所述排线槽内;
所述单线的内置端头和所述读码器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的主体同轴连接的旋转支架;
所述读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旋转支架连接的码盘;
所述码盘间隔套接在所述电机的主体外侧且所述码盘位于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旋转支架之间;
所述读码器为U型结构,所述码盘嵌入所述读码器的U型口内且与所述读码器间隔。
本发明提供的单线雷达驱动装置包括光学罩壳和位于罩壳内的电机和线路板;其中,罩壳的罩顶、电机的电机座和线路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同时,线路板间隔套接在电机的主体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星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星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6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