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矿冶炼废水异常水质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8637.9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变革;李桂珍;曹龙文;刘祖鹏;詹传平;黎亚斌;陆建平;梁思铁;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50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池 一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 应急处理装置 冶炼废水 异常水质 浓硫酸 漂粉精 砂滤池 泥浆 采矿 工业废水处理 絮凝剂投加罐 重金属去除剂 泥浆输送管 氢氧化钠 生产过程 污染因子 依次串联 泥浆罐 曝气管 污泥泵 重金属 配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矿冶炼废水异常水质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具有一级曝气池,一级曝气池后依次串联有一次沉淀池、“S”型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砂滤池,与一次沉淀池及二次沉淀池还配套连接有泥浆罐,在一级曝气池上方设有漂粉精投加罐和浓硫酸投加罐,在一次沉淀池上方设有絮凝剂投加罐,在“S”型曝气池上方设有重金属去除剂投加罐、漂粉精投加罐和氢氧化钠投加罐,砂滤池上方设有浓硫酸投加罐,所述一级曝气池及“S”型曝气池底部均设有曝气管,所述一次沉淀池及二次沉淀池底部均通过污泥泵及泥浆输送管向泥浆罐中输送泥浆;本发明适用于有色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有重金属、COD、NH3‑N等一种或多种污染因子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矿冶炼废水异常水质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可用于有色行业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过程产生的含镉、砷、铅、锌、铜、COD、NH3-N等一种或多种污染因子工业废水应急处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冶金、化工、采矿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特别是废水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微浓度就具有更显著的生物毒性,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工业废水,该法具有工艺简单,废水处置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根据现有工业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统计结果显示,常规的中和沉淀工艺处理废水占地面积大,处理速度慢,对废水的污染因子处理模式较为单一,虽然绝大多数时间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但是难以应对突发的污染物种类变化,缺乏废水异常应急处理装置,一年中往往会有几次或更多频次出现水质恶化,难以满足持续达标的要求,同时水质恶化,废水处理系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时间。
分析原因,一是工厂检修过程的废水涉及多种污染因子,与日常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含量区别较大;二是工厂自身生产工艺变化、废水处理设施的不正常运行及操作失误,严重影响了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环保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异常水质情况对企业带来的生产压力、生产成本上涨都影响显著。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工业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应对突发异常废水或废水状态异常,避免不必要的异常废水排放带来的环保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难以适应污染因子种类、污染物含量变化,废水处理系统应用范围狭窄,对突发的污染物泄露处理效果不佳,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环保压力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矿冶炼废水异常水质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采矿冶炼废水异常水质应急处理装置,具有一级曝气池,一级曝气池后通过废水输送管依次串联有一次沉淀池、“S”型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砂滤池,二次沉淀池与砂滤池之间的废水输送管上设有废水输送泵,与一次沉淀池及二次沉淀池还配套连接有泥浆罐,一次沉淀池及二次沉淀池底部均通过污泥泵及泥浆输送管向泥浆罐中输送泥浆,所述一级曝气池及“S”型曝气池底部均设有曝气管;在一级曝气池上方设有漂粉精投加罐和浓硫酸投加罐,在一次沉淀池上方设有絮凝剂(PAM)投加罐,在“S”型曝气池上方设有重金属去除剂投加罐、漂粉精或氢氧化钠投加罐,砂滤池上方设有浓硫酸投加罐,所述漂粉精投加罐、浓硫酸投加罐、絮凝剂投加罐及重金属去除剂投加罐及漂粉精或氢氧化钠(NaOH)投加罐下方均装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均装有电磁阀和电子流量计;在所述“S”型曝气池和一级曝气池出口处及砂滤池出口处的废水输送管上还装有pH在线监控装置,在所述二次沉淀池和泥浆罐上方设有液位在线监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8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