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控目标靶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测试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9622.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文;李娜;张金灿;刘敏;赵显红;曹磊;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魏新培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控 目标 红外 系统 作用 距离 测试 评估 方法 | ||
基于可控目标靶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测试评估方法,首先选择可控目标靶作为测试目标,其次根据测试场地实际地形条件,确定测试作用距离,之后根据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指标规定的作用距离和指标规定的目标大小确定测试目标靶的辐射面积大小;根据实际测试时的气象条件、指标规定的气象条件和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确定测试目标靶的辐射温度;最后根据测试目标靶的辐射面积大小和辐射温度,对红外系统在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处进行测试,若红外系统能够探测/识别目标,则判定红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的作用距离指标合格,反之则判定不合格。该评估方法能有效解决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评估时受大气能见度和场地限制的缺点,降低测试实施难度,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系统侦察能力的评估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可控目标靶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测试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成像设备,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利用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红外辐射差异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这一方面克服了主动红外夜视设备容易自我暴露的缺点,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微光夜视设备完全依赖于环境自然光和无光不能成像的不足,使红外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能在夜间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连续工作,因此具有不易被敌方电子干扰、隐蔽性好、图像直观、易于观察、精度高、低空探测性能好等特点。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是指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系统对某一实际目标能够发现、识别、认清的最远距离,是衡量红外成像系统性能的一个综合性重要指标,它与目标特性情况、大气传输透过率、探测器性能参数、探测系统信噪比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其大小的内在因素是系统本身性能,外在因素是目标特性和大气条件。
通常对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进行评估的测试方法,首先按照指标规定选择合适的探测目标,将其布设在满足指标规定的作用距离处;其次,按照指标规定等待合适的气象条件,在指标规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测试。若在布设距离处,在相应气象条件下红外系统能发现、识别和认清目标,则该距离即为红外系统的发现、识别和认清距离。采用该方法不足之处很明显,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测试时指标要求的气象条件通常难以满足,需要等待合适的气象条件,延长测试周期;二是在气象条件不满足时进行测试,需要延长测试距离,而满足连续通视距离的测试场地通常难以勘选;三是延长测试距离时,由于距离的不同会带来的目标张角的改变,从而影响测试评估效果。因此,在对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指标进行评估时,如何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如何在改变测试距离条件下正确评估出红外系统的真实能力是测试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受测试场地、气象条件等因素限制,带来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评估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可控目标靶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测试评估方法。该测试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气象条件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实现对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有效评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基于可控目标靶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测试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可控目标靶作为测试目标,所述可控目标靶为能够改变辐射温度和辐射面积的目标靶;
步骤2、根据测试场地实际地形条件,确定测试作用距离,之后根据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指标规定的作用距离和指标规定的目标大小确定测试目标靶的辐射面积大小;
步骤3、根据实际测试时的气象条件、指标规定的气象条件和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确定测试目标靶的辐射温度;
步骤4、根据步骤2确定的测试目标靶的辐射面积大小和步骤3确定的测试目标靶的辐射温度,对红外系统在确定的测试作用距离处进行测试,若红外系统能够探测/识别目标,则判定红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的作用距离指标合格,反之则判定为不合格。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中,确定测试目标靶的辐射面积大小的方法具体如下:
在红外系统中,相同的目标放置在不同距离处,其所对应的张角不同,对同一红外系统,有如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9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