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体及其联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9851.6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9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普联金属加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68 | 分类号: | F16D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许浩达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 联轴器 联轴 凸块 注塑 传递扭矩 两端金属 使用寿命 联接件 收缩率 正反面 空腔 受力 注胶 缩水 垂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体及其联轴器,联轴头具有凸块,弹性体的正反面开设滑槽,联轴头的凸块插入弹性体的滑槽中,滑槽开设有至少一个利于减少注塑缩水的空腔,使弹性体厚度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注胶过程中最小的收缩率,使弹性体中间的滑槽保持垂直,能让弹性体的接触面跟两端金属联接件接触面保持最大的面积接触,保证受力面积最大,使联轴器保持最大传递扭矩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动连接件,具体地涉及一种联轴零件及其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广泛应用于机械、液压等传动领域,是用来连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即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一般而言,由于加工机床和制造成本等原因,轴的制造尺寸不宜过长,因此,传动旋转的运动过程中,有时需要至少两节轴串联组成一体,联轴器就是用于轴与轴的联接,具有很好的传递旋转运动性能,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通常的联轴器由两半联轴头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现有技术的缺陷是,联轴器一般采用弹性的联接结构,如把铝合金棒中间开槽,产生弹性;或者两端用金属体,中间用弹簧联接起来,产生弹性,以便吸收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传统联轴器起不到绝缘、隔热的作用,因此在需绝缘,隔热的传动场合,中间需采用塑料件作为弹性体。由于整体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整体金属结构,中间采用工程塑料注胶的新形式,除了传递扭矩,吸收偏差外,还可以起到两轴绝缘、隔热的作用。然而,联轴器中间的弹性体,采用注塑工艺制造时,会出现注塑胶件缩水现象,造成注胶件尺寸公差太大或严重变形,满足不了跟两端金属联接件联接配合的公差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注塑缩水率以提高连接精度的弹性体及其联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性体,其正反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有至少一个利于减少注塑缩水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呈圆弧月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深度相当于滑槽高度的1/4~3/3倍。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联轴器,包括一对联轴头和一块弹性体,联轴头具有凸块,弹性体的正反面开设滑槽,联轴头的凸块插入弹性体的滑槽中,所述滑槽开设有至少一个利于减少注塑缩水的空腔。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传递扭矩不变的情况下,在设计注塑弹性体的时候,在弹性体中设计出几个空腔,使弹性体厚度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注胶过程中最小的收缩率,使弹性体中间的滑槽保持垂直,能让弹性体的接触面跟两端金属联接件接触面保持最大的面积接触,保证受力面积最大,增强连接传动精度,使联轴器保持最大传递扭矩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弹性体1呈圆形体,其由工程塑料注造而成,弹性体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1。弹性体的正反面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1.2和1.3,滑槽的中心线位于弹性体的径线上。弹性体正面的滑槽1.2与弹性体反面的滑槽1.3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即是两个滑槽呈十字形布置。滑槽1.2和1.3的各个主体均开设有两个空腔1.4,整个弹性共有八个空腔,空腔呈圆弧月形状。空腔的深度相当于滑槽高度的1/4、1/2或3/4倍。滑槽1.2和1.3的各个主体还设有凸点1.5,凸点1.5位于两个空腔1.4的中间,其作用是吸收两轴安装中出现的角向偏差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普联金属加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普联金属加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9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