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1228.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龙弘扬;龙宏志;孔庆军;郉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化浩瀚林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134100 吉林省通化市通***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生杨 丰产 栽培 抚育管理 苗木选择 森林植被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整地 栽植 苗木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1)选地整地;(2)苗木选择和处理;(3)栽植;(4)抚育管理。该方法为一种科技育林、强化苗木的栽培技术,实现了速生杨林栽培的丰产稳产,同时可以增加森林植被,治理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速生杨具有品种优良,生长迅速,抗寒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木质轻,易加工,好管理等特点。速生杨树繁殖容易,生长迅速,用1年生壮苗造林,2-5年内树高每年增高3-5m,胸径每年增粗4-5cm,成片林每亩生长量1.5-2m3,5-6年即可成材。既可做园林绿化,又可做速生丰产林,广泛用于建筑装修、人造木板以及造纸等行业,有着其它树种无法替代的工业利用价值。
发展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森林植被,对治理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大量木材,极大的满足对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可实现科技育林,强化苗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生杨林丰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阳光充足、土地肥沃、质地疏松、地势平坦、水源良好的适生林地;在造林前深翻整地,整地时将残枝落叶、石块杂物清除干净,造林地全面深翻;
(2)苗木选择和处理:选择1-2年生的杨树优良品种,苗木粗壮,根系完整,有较高的木质化程度,顶芽须饱满充实,无机械损伤,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栽植前苗木浸水1-2天,剪去全部侧枝,然后起苗、运苗。
(3)栽植:根据实际土壤条件确定栽植深度,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深栽,扶正、扶直、分层填土、分层踩实,栽好之后,立即浇1次透水,水渗后将杨树苗扶正,然后再培土封穴。
(4)抚育管理:灌溉浇水每年3-4次、施肥每年至少2次、除草、松土,造林后3天内将竞争枝剪去,侧枝修剪在苗木胸径超过100cm后进行,修剪时间为秋季树木落叶后,大枝修剪分2次,使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治溃疡病、黑斑病、蛴螬类。
进一步地,步骤(1)中,适生林地为土深厚度>50cm,坡度<20°,腐殖质层厚度>25cm,pH为6-8的中性土。
进一步地,步骤(1)中,造林地全面深翻厚度为30-40cm,栽植穴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100cm×80cm)。
其中,步骤(1)中,在造林前深翻整地,既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
进一步地,步骤(2)中,苗木地径>35cm以上,苗高≥4.5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栽植前苗木用生根粉浸泡6-12h。
其中,步骤(2)中,剪去全部侧枝是为了减少蒸腾;顶稍木质化不好,顶芽不饱满的苗木,可截稍到饱满的侧芽处。起苗时保证根系较完整,起苗和运苗中须避免苗木晾晒失水,随时采取防风干和保湿的措施。苗木运到后必须认真假植,尽量做到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分层填土,分层匝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进一步地,步骤(3)中栽植时间选在春季或秋末冬初,栽植深度为60cm。深栽的目的是为了苗木能有更多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层湿润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株行距的选择为,培育大径材采用5m×6m、4m×8m的株行距,培育中小径材选用2m×5m株行距,培育中径材选用3m×5m和3m×8m株行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化浩瀚林业有限公司,未经通化浩瀚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1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皮核桃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芒果高产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