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2782.4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勇宁;季祥;李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击 轮虫 螺旋藻养殖 螺旋藻液 直流电 螺旋藻养殖池 无毒副作用 直流电电压 高效治理 杀虫效果 阴阳两极 传统的 食物链 养殖液 养殖 产能 残留 相距 污染 | ||
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属于螺旋藻养殖技术领域,本方法采用直流电电压为24V的直流电电击螺旋藻养殖池内的螺旋藻液,杀灭螺旋藻液中的轮虫;具体操作方法:所述电击隔天进行一次,需进行3‑6次电击,每次电击是将直流电的阴阳两极分别插入螺旋藻液相距最远的两端,电击十五分钟;本发明提供的杀灭螺旋藻养殖过程中轮虫的电击方法,无毒副作用,杀虫效果好,不会残留至养殖液中,从而杜绝了食物链污染;本发明的电击杀灭轮虫的方法,在快速高效治理轮虫的同时,可以使螺旋藻养殖产能提升30%以上,改善传统的养殖方法,降低了传统养殖的高成本等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螺旋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一种低等水生植物,生长在高盐和高碱的环境下,距今已经有35亿年的历史;适合其生长的PH值在9.5-10.5之间。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存的微生物很少,轮虫是其一;在养殖螺旋藻时轮虫会对螺旋藻体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传统的杀灭轮虫都是添加碳铵,让氨气对轮虫进行杀灭,但是在杀灭轮虫的时候碳铵的使用量把握不好又会对螺旋藻体产生中毒而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这种方法只能对成虫起到作用,对轮虫孢子是不起作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轮虫孢子又会孵化成成虫。轮虫的繁殖能力又极强,如果反复的用碳铵进行杀灭轮虫就会对螺旋藻体产生变异而影响到一整年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对于养殖螺旋藻来说最大的病虫害就是轮虫。螺旋藻的养殖液里本身就有一个生物链(也可以说是食物链),轮虫是属于食物链的顶端。
目前国内螺旋藻养殖企业治理轮虫有效方法不多,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止虫害,化学消毒剂经常被用来治理藻类虫害,但由于养殖业者缺乏健康养殖意识,盲目大剂量反复使用农药和化学消毒剂,甚至许多违禁药品屡屡使用,导致藻类出现药物残留现象,致使水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我们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施。
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采用直流电电击螺旋藻养殖池内的螺旋藻液,杀灭螺旋藻液中的轮虫。
进一步,所述直流电电压为24V。
进一步,所述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所述电击隔天进行一次,需进行3~6次,每次电击是将直流电的阴阳两极分别接入螺旋藻养殖池内的螺旋藻液中相距最远的两端,电击5~25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最优电击时间为15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隔天的间隔天数优选为1~3天。
更进一步,所述最优间隔天数为1天。
更进一步,所述最优电击次数为4次。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杀灭螺旋藻养殖过程中轮虫的电机方法,无毒副作用,杀虫效果好,不会残留至养殖液中,从而杜绝了食物链污染。本发明的电击杀灭轮虫的方法,在快速高效治理轮虫的同时,可以使螺旋藻养殖产能提升30%以上,改善传统的养殖方法,降低了传统养殖的高成本等系列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在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杀灭轮虫的方法,采用直流电电压为24V的直流电电击螺旋藻养殖池内的螺旋藻液,杀灭螺旋藻液中的轮虫。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所述电击隔1天进行一次,需进行4次电击,每次电击是将直流电的阴阳两极分别插入螺旋藻液相距最远的两端,电击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2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