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3047.5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焦爱丽;隗刚;徐磊;赵勇强;于永要;周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魏伟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电缆 线路 地下 碰撞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利用参数化建模方法构建电力电缆线路以及地下管沟的三维空间模型;
S200、根据电力电缆线路三维空间模型生成安全框;
S300、构建三维场景,进行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
在步骤S300中,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具体为: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电缆井安全框、敷设段安全框与地下管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以及电缆井安全框、敷设段安全框与地下沟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并将碰撞位置高亮显示;
所述电缆井安全框、所述敷设段安全框与地下管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具体为:利用碰撞求焦方法,将地下管三维模型的上顶和下底的边线作为2条线段,分别与电缆井安全框和敷设段安全框的6个面中的每个面求焦点,并将碰撞位置的焦点高亮显示;
所述电缆井安全框、所述敷设段安全框与地下沟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具体为:利用碰撞求焦方法,将地下沟三维模型的上、下、左、右侧面的边线作为4条线段,分别与电缆井安全框和敷设段安全框的6个面中的每个面求焦点,并将碰撞位置的焦点高亮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所述电力电缆线路三维模型以及所述地下管沟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具体为:借助计算机编程并根据电力电缆线路以及地下管沟的标准尺寸构建电力电缆线路三维模型和地下管沟三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所述电力电缆线路三维空间模型包括电缆井三维模型和敷设段三维模型,所述地下管沟三维空间模型包括地下管三维模型和地下沟三维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中,根据电力电缆线路三维空间模型生成的安全框包括电缆井安全框和敷设段安全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电缆井安全框的具体步骤为:
S2011、借助计算机生成电缆井三维模型的包络框;
S2012、分别从X轴、Y轴、Z轴方向将电缆井包络框放大0.3m、0.3m、0.3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敷设段安全框的具体步骤为:
S2021、借助计算机生成敷设段三维模型的包络框;
S2022、分别从X轴、Y轴、Z轴方向将敷设段安全框放大0.5m、0.5m、0.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碰撞求焦方法具体为:
S3011、在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利用方程表示碰撞线段以及碰撞面区域;
S3012、将碰撞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形成一条三维空间的直线,并用方程表示出该直线,同时将碰撞面区域向四周无限延伸,形成三维空间的一个面,并用方程表示出该平面;
S3013、联立直线方程与平面方程,求解直线与平面的焦点,当方程组无解时,碰撞线段与碰撞面区域无碰撞焦点,当方程组有解时,执行步骤S3014;
S3014、将步骤S3013中求得的焦点坐标代入到碰撞线段方程以及碰撞面区域方程中,若交点的坐标同时满足碰撞线段方程和碰撞面区域方程,则该交点为碰撞线段与碰撞面区域的碰撞焦点,反之,该交点不是碰撞线段与碰撞面区域的碰撞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0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