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化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堵漏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3212.7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华;刘四海;赵向阳;胡子乔;王西江;李大奇;陈曾伟;张凤英;马鹏;褚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467 | 分类号: | C09K8/467;C09K8/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杨茜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堵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堵漏领域的一种固化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堵漏浆;所述固化堵漏剂,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固化剂100份,激活剂0.4~1.2份,降粘剂0.2~1份,分散剂0.5~1.5份,悬浮剂4~10份,纤维交联剂1~5份;所述固化堵漏剂配制的堵漏浆抗温大于120℃,堵漏浆固化后承压能力大于10MPa,可容纳20%的沥青稠油,固化后强度大于3.0MPa,本发明的固化堵漏浆与沥青相容性好,可有效封堵沥青漏失层,减少复杂情况的发生;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开展,钻遇的复杂地质环境越来越多,本发明的固化堵漏浆可在沥青层复杂地质环境下封堵漏失层,保证钻井安全,加快钻井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堵漏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固化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堵漏浆。
背景技术
伊朗雅达油田钻井过程中,部分井出现了严重的沥青侵现象,沥青严重影响钻井液性能的正常维护,对堵漏浆性能影响也很大,堵漏效果差,常规的惰性材料堵漏技术、注水泥堵漏技术、水玻璃堵漏技术、化学固结堵漏技术、沥青固化技术,均不能有效封堵沥青层。提高钻井液密度压井时,却不能有效阻止沥青涌出,反而加大了沥青的涌出量,沥青大量粘附在钻杆上,导致钻井复杂居高不下。对于沥青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国外多数采用填井侧钻绕开沥青层,利用沥青抑制剂提高沥青稠度、避免沥青大量粘附钻具等措施来应对沥青侵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解决沥青对钻井施工的影响,需要开发相应的堵漏材料,减小沥青对堵漏浆的影响,提高堵漏成功率,将沥青涌出通道彻底封堵住,防止沥青进入井筒污染钻井液、粘附钻杆,就可以避免沥青造成的复杂。
任立伟等(任立伟,夏柏如,唐文泉,等.伊朗稠油沥青稠化封堵技术研究与应用Ⅰ:原位氧化[J].科技导报,2013,31(23):31-35.)优选出了氧化材料,研究了试验温度、时间、物料配比、氧气、钻井液对稠化性能的影响。优选出的氧化材料可有效提高稠油沥青软化点,最高可达120℃。在氮气保护时或钻井液体系中,稠化剂的稠化效果降低。氧化材料与堵漏材料复配使用效果更好,可增加桥堵材料滞留和堵漏段塞抗返吐能力,提高压井堵漏成功率。该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沥青软化点,目的是通过提高沥青软化点来达到固化沥青、不让沥青流动的目的,进而辅助桥堵材料停留在漏失通道内,达到封堵漏失层的目的。但该技术受钻井液环境影响较大,在钻井液中提高沥青软化点的效果较差,很难真正达到辅助提高堵漏材料停留在漏失通道内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沥青漏失层,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化堵漏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化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堵漏浆。由于沥青稠油粘度高,常规固结堵漏浆与沥青相容性差,不能在漏失通道内形成有效封堵层,因此堵漏效果差,本发明利用与沥青稠油相容性好的固结堵漏浆,可形成有效封堵层,提高封堵效率,保证钻井安全。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固化堵漏剂,具体可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固化剂100份,
激活剂0.4~1.2份,优选0.5~0.9份,更优选0.7~0.9份;
降粘剂0.2~1份,优选0.2~0.6份,更优选0.3~0.6份,更优选0.4~0.5份;
分散剂0.5~1.5份,优选0.5~0.8份,更优选0.6~0.8份,进一步优选0.6~0.7份;
悬浮剂4~10份,优选4~8份,更优选5~7份;
纤维交联剂1~5份,优选1~4份,更优选2~4份。其中,
所述固化剂可选自矿渣、G级水泥中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矿渣的粒径可为300~500目。
所述激活剂可选自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水玻璃中至少一种。
所述降粘剂可选自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可选自聚氧乙烯鲸蜡醇醚化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硅氧烷聚醚共聚物中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秒轴方向识别机构
- 下一篇:基于复合衬底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