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炮弹拆解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3266.3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1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木伟;黄贵何;文宏平;张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3/06 | 分类号: | F42B3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筒 分离机 炮弹 输送线 车削 输送机 拆解线 拆解 机械手 炸药 桁架 结合部 工业控制技术 底火 拆解效率 紧凑布局 自动拆解 弹丸 引信 脱药 切除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炮弹拆解线,包括旋卸分离机和药筒车削分离机,旋卸分离机用于将炮弹拆解成引信、弹丸、药筒和底火;药筒车削分离机用于将药筒底部切除和将炸药与药筒分离;旋卸分离机和药筒车削分离机之间通过药筒输送线输送药筒,旋卸分离机前端设有炮弹输送机,旋卸分离机、炮弹输送机和药筒输送线三者结合部上方设有第一桁架机械手;药筒车削分离机后端设有药筒输送机和炸药输送线;药筒输送线、药筒车削分离机、药筒输送机和炸药输送线四者结合部上方设有第二桁架机械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拆解线通过合理配置可实现炮弹拆解和脱药功能,且紧凑布局。基于现有工业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炮弹的自动拆解,其拆解效率高、安全性好,拆解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物品拆解销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炮弹拆解线。
背景技术
炮弹是国家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战略物资,需要大量存储,然而达到一定存储年限的炮弹,战术技术指标不能满足作战训练的要求,需要对报废炮弹进行回收处理。传统的报废炮弹处理有销毁和拆解两种方法,炮弹销毁如果选择不当的销毁方法和销毁场地,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销毁处理只适用于少量或锈蚀无法拆解的遗留炮弹,所以大量库存的废旧炮弹只能采用拆解的处理方法。
传统的炮弹拆解工艺流程为:旋卸引信→旋卸底火→拔弹头→倒药。我国的军工厂拆解炮弹主要采用半人工、半机械化的操作模式。其拆解效率低,同时,大量工作由人工介入,其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炮弹拆解线,该拆解线通过设置旋卸分离机和药筒车削分离机,从而先将炮弹拆解成引信、弹丸、药筒和底火,再将药筒底部切除和将炸药与药筒分离,以利用现有的工业控制技术实现炮弹的自动拆解,其拆解效率高、安全性好,拆解成本低。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炮弹拆解线,包括旋卸分离机和药筒车削分离机,旋卸分离机用于将炮弹拆解成引信、弹丸、药筒和底火;药筒车削分离机用于将药筒底部切除和将炸药与药筒分离;所述旋卸分离机和药筒车削分离机之间通过药筒输送线输送药筒,旋卸分离机前端设有炮弹输送机,旋卸分离机、炮弹输送机和所述药筒输送线三者结合部上方设有第一桁架机械手;所述药筒车削分离机后端设有药筒输送机和炸药输送线;所述药筒输送线、药筒车削分离机、药筒输送机和所述炸药输送线四者结合部上方设有第二桁架机械手。
采用前述方案的本发明,首先由炮弹输送机将炮弹送至旋卸分离机旁或附近;然后,由第一桁架机械手将炮弹装载在旋卸分离机上,再由旋卸分离机将炮弹拆解成引信、弹丸、含药药筒和底火;继而由第一桁架机械手将含药药筒转载在药筒输送线上,并由药筒输送线运送到药筒车削分离机附近;此后,第二桁架机械手将含药药筒装载在药筒车削分离机上,药筒车削分离机先将药筒底部切除后,再将炸药与无底药筒分离,炸药通过炸药输送线输送至炸药回收点;无底空药筒由第二桁架机械手装载在药筒输送机上输送至药筒回收点。本拆解线可利用现有的工业控制技术实现炮弹的自动拆解,基本无需人工介入,其拆解效率高、安全性好,拆解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第一桁架机械手具有两个独立运行的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夹爪组件分别对应夹持炮弹的药筒和弹丸,两个机械手组件共用一组纵向移动导轨;两个机械手组件均具有升降和横向移动轨迹;两个机械手组件分别通过一对应的第一升降气缸驱动升降。以分别通过两个机械手组件共同抬运炮弹至旋卸分离机,并且,在炮弹拆解成引信、底火、弹丸和药筒后,两个机械手组件之一用于将含药药筒装载在药筒输送线上;含药药筒由药筒输送线输送至药筒车削分离机附近;两个机械手组件的另一个可用于将弹丸装载在炮弹输送机上,弹丸由炮弹输送机返回送出。而引信和底火卸料可由单独设置的引信卸料机构和底火卸料机构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航天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3D打印技术的低能子弹
- 下一篇:一种内弹道低速摩擦力模拟测试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