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嗪系前驱物、制备三嗪系前驱物的方法及三嗪系前驱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4631.2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赖荣豊;李政桦;童致媛;吕曜志;林余祐;张雅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国际大学;伍骐生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1/52 | 分类号: | C07D251/52;C07D251/70;C07D251/46;C07F7/18;A61N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嗪系 前驱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三嗪系前驱物、制备三嗪系前驱物的方法及三嗪系前驱物的应用,该三嗪系前驱物由式(I)所示:X及Y各自选自于‑NR1R2、‑OR3或‑SR4;R1选自于氢、未经取代的C1至C22的直链烷基,或未经取代的C1至C22的支链烷基;R2、R3及R4各自选自于未经取代的C1至C22的直链烷基、未经取代的C1至C22的支链烷基;且Z表示‑NH‑R5‑Si(OR6)3,R5表示C2至C4的亚烷基,且每一个R6各自表示C1至C2的烷基。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制备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及一种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因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具有对细胞无毒害且对皮肤无刺激的效果而可应用于医疗用品、保健用品或生活用品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嗪系前驱物、制备三嗪系前驱物的方法及三嗪系前驱物的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硅氧烷基团的三嗪系前驱物、一种制备该三嗪系前驱物的方法,及一种该三嗪系前驱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大陆专利公开第104349848号揭示一种表面处理剂,且该表面处理剂包含式(1)所示的三嗪基硅氧烷化合物及式(2)所示的三嗪基硅氧烷化合物。
虽该表面处理剂具有较佳的密着性且因可应用至许多且不同的材料的表面上而具有多样性。然而,当该表面处理剂用来与四乙氧基硅烷反应而形成二氧化硅粒子时,由于该表面处理剂含有式(2)所示的三嗪基硅氧烷化合物,使得所获得的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分布广而不集中,甚至可能存在有呈结构的串联状型态的二氧化硅材与网状型态的二氧化硅材,使得应用至一些产品(例如化妆品或医疗用品等)中时不利于分散在所述产品中。在该串联状型态的二氧化硅材中,该X为由该四乙氧基硅烷所形成的二氧化硅,而Y为由式(2)所示的三嗪基硅氧烷化合物所形成并通过B及C与X连接。
Adv.Mater.2012,24,2409–2412揭示一种用于使织物的表面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处理剂,包含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简称PDMS)、具有氟烷基硅烷基团[(fluorinated alkyl)silanyl group]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氟烷基)硅烷(fluorinated alkyl silane)。该具有氟烷基硅烷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由四乙氧基硅烷(tetraethyl orthosilicate)与氟烷基硅烷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共水解(co-hydrolysis)及共缩聚合(co-condensation)反应所形成。该氟烷基硅烷为CF3-(CF2)5-(CH2)2-Si(OC2H5)3。然而,该氟烷基硅烷易产生自聚现象,而存在有储存安定性不佳的问题,且使得该具有氟烷基硅烷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产率不佳。再者,由于该具有氟烷基硅烷基团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含有氟,对人体具有伤害性,而不利于应用至医疗用品、化妆品或保养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储存安定性的三嗪系前驱物。
本发明三嗪系前驱物,由式(I)所示:
X及Y各自选自于-NR1R2、-OR3或-SR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国际大学;伍骐生科有限公司,未经暨南国际大学;伍骐生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4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唑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基光敏树脂及其制备的电子束固化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