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燃烧型板蓝根药渣生物质颗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5198.4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3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葛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市创亿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亳州市亳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颗粒 肋板 圆柱凸缘 盲孔 板蓝根 便于运输 进气通道 燃烧型 插合 插孔 凸条 药渣 燃烧效率 生物燃料 物质颗粒 抗压 码放 转动 燃烧 支撑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燃烧型板蓝根药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的本体,本体上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肋板,肋板之间围成进气通道,本体上设有缺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设置盲孔,使其内的肋板之间能行程进气通道,另外设置缺口,使生物质颗粒在燃烧时,空气能够充分进入其内,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肋板加强了生物质颗粒的抗压、抗断强度,便于运输;设置圆柱凸缘及供圆柱凸缘插合的插孔,使通过圆柱凸缘插合在插孔内实现相邻两个生物质颗粒的定位,使在运输时,便于生物质颗粒的码放;设置凸条,通过凸条对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支撑,使能够防止本体的转动,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燃烧型板蓝根药渣生物质颗粒。
背景技术
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等国为例,生物能源的应用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MW,单机容量达10~25MW;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中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调整能源结构,利用生物质能是必然选择。生物质经过压缩成型后,其体积大幅减小从而更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解决了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关键难题,因此该技术及设备非常适合于生物质发电、工业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农村新型炊事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易燃烧型板蓝根药渣生物质颗粒,它可以实现提供燃烧效率更高的、机械强度高的生物质颗粒。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易燃烧型板蓝根药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同轴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由其轴心向其内壁延伸的、用于支撑孔壁的肋板,所述肋板之间围成供空气流通的进气通道,所述本体周向外壁上设有连通至进气通道的、通孔形式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远离盲孔孔口的一端同轴设有向其轴向外侧延伸的圆柱凸缘,其另一端设有凹陷的、且供所述圆柱凸缘相插合的、盲孔形式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周向外壁上沿其轴向等角度地设有四个防止本体滚动的凸条。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板蓝根药渣100份、稻壳60~80份、小麦秸秆50~60份、食物残渣15~25份、煤渣35~50份、脱硫剂3~8份、脱水剂2~5份、硝酸钾0.4~0.8份、陶土22~30份、润滑剂2~10份、淀粉12~25份。
优选地,所述脱硫剂为氧化铁脱硫剂。
优选地,所述脱水剂为正丁醇、叔丁醇、甘油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与酒石酸氢钾的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羧酸与蓖麻油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淀粉为甘薯淀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市创亿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亳州市创亿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5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