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5702.0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3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褚祎祎;蔡丹丹;史建国;杨志伟;冯帆;吴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74;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平衡模型 室内 正压 办公建筑 浓度控制 新风 回风过滤器 办公环境 过滤效率 新风过滤 风量 回风 雾霾 室外 应用 保证 健康 | ||
1.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设定室内正压控制的室内正压值,并基于室内正压值计算维持该室内正压值的渗透风量;
步骤S2:建立质量平衡模型,并基于建立的质量平衡模型确定新风回风过滤效率;
步骤S3:根据得到的新风过滤效率选定新风回风过滤器并控制室内PM2.5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渗透风量为:
Qv=c·Δpn
其中:Δp为室内外压差,c为流量系数,n为无量纲压力指数,Qv为渗透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平衡模型为:
其中:V为房间体积,Ci和Co分别为室内外PM2.5浓度,t为时间,p为穿透系数,λv为渗透风量换气次数,Qn为自然通风风量,Qf为新风量,ηf为新风过滤效率,Qr为回风量,ηr为回风过滤效率,Qex为排风量,k为室内沉降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确定新风回风过滤效率的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21:设定渗透风量换气次数、自然通风风量、新风量和回风量;
步骤S22:载入房间体积、穿透系数和室内沉降率;
步骤S23:采集室内外PM2.5浓度;
步骤S24:根据得到的渗透风量换气次数、自然通风风量、新风量、回风量、排风量、房间体积、穿透系数、室内沉降率,以及室内外PM2.5浓度,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确定新风过滤效率和回风过滤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过滤效率和回风过滤效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控制室内PM2.5浓度的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1:新风从建筑顶层经新风过滤器净化后由总管引入新风竖井,
步骤S32:将新风竖井中的新风引入每一楼层的空调箱,并分别送入各楼层的房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
对于顶楼:新风引入空调箱后,同回风进行混合,再经过回风过滤器进行过滤,最终送入室内,
对于除顶楼外的其他楼层,新风引入空调箱后,经过回风过滤器进行过滤,最终送入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正压值为5帕斯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平衡模型的办公建筑室内PM2.5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风量换气次数具体为:λv=Q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57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媒散热防凝露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信基站温湿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