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楼地面用多功能隔音减振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6078.6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南京耐尔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8;B32B27/32;B32B5/18;B32B3/06;B32B3/08;B32B7/12;B32B7/08;B32B33/00;B32B37/12;B32B37/10;B32B38/16;B32B3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振兴;姚姣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玻璃微珠 隔音 减振层 减振复合材料 软质弹性 基础层 建筑楼 悬浮层 物理化学性能 氮气 隔热保温层 附着力强 有机材料 胶水 低导热 胶黏剂 胶层 质轻 二氧化碳 生产工艺 固化 涂料 悬浮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楼地面用多功能隔音减振复合材料,包括软质弹性减振层和置于软质弹性减振层两侧的基础层,每个基础层和减振层之间均设置有中空玻璃微珠悬浮层,中空玻璃微珠悬浮层为若干中空玻璃微珠均匀固化在胶黏剂形成的胶层中。由于中空玻璃微珠内含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密度小、质轻、附着力强、容易涂沫,且低导热、物理化学性能稳定,非常容易分散悬浮于胶水、涂料等有机材料中,架构为绝佳的隔音隔热保温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楼地面用多功能隔音减振复合材料,还涉及该材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振动在空气中传播就形成了声波,而当声波入射到墙体或者地板时,就会使墙体或地板也产生振动并向外辐射。噪声则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楼上的住户走动(尤其硬质鞋跟如高跟鞋)、孩子玩闹奔跑、家居挪动等生活中平常的行为,给楼板一个冲击力,这个冲击力足以使楼板产生振动。如果楼板的减振效果不好,声音就会通过楼板、墙壁传递到楼下住户的家中,造成或大或小的噪声而给他人带来不便,建筑室内环境常常受到此类噪声的干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对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办公及商业建筑等六类建筑中的噪声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楼板的空气声隔声及撞击声隔声性能也都重新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的分户楼板计权撞击声压级应不大于75dB。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空气声隔声性能,120mm厚的典型钢筋混凝土楼板空气声隔声量约为45dB,120mm厚钢筋混凝土分户楼板的计权撞击声压级约为80-82dB,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围护结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基础。而在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中,建筑耗散的热(冷)量通过楼地面热桥发生传热损失,严重影响了建筑节能的实施效果。楼地面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时直接接触的部分,其热工性能对人的舒适感和健康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相邻住户采暖与非采暖(制冷)之间温差过大,而分户楼板热阻达不到最小热阻要求,易使分户楼板内表面产生结露,达不到卫生要求。户间传热过大,也会进一步增加相邻住户供暖(制冷)设备的负担。欲减少户间传热量,在提高外围护结构热阻的同时,也应适当提高分户楼板的保温隔热性能。
目前我国用于建筑楼地面隔音减振的材料大多功能单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有效解决建筑楼地面上下噪音传递干扰,又能减少分户间热量传递和损耗、同时还能提高防火阻燃性能的多功能隔音减振保温材料。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楼地面用多功能隔音减振复合材料,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楼地面用多功能隔音减振复合材料,包括软质弹性减振层和置于软质弹性减振层两侧的基础层,基础层和减振层之间均设置有中空玻璃微珠悬浮层,所述中空玻璃微珠悬浮层为若干中空玻璃微珠均匀固化在胶黏剂形成的胶层中。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基础层的两侧设置软质弹性减振层。
中空玻璃微珠是一种微小、空心的圆球状玻璃粉末,空腔中填充有惰性气体或者二氧化碳。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胶层表面具有粘性,所述胶层粘接在基础层和减震层之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 胶层表面没有粘性,所述胶层铺设在基础层和减震层之间,基础层和减震层相互粘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胶层可以预先制作而成或者由预混中空玻璃微珠的胶黏剂涂覆在减振层的两侧表面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南京耐尔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南京耐尔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6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