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法替尼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6890.9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尹利献;徐镜人;梁慧兴;蔡伟;刘旭;翟佳平;戴华山;王士康;董志奎;石莹;夏雨;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2 | 分类号: | C07D405/12;G01N3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牛利民;张奎燕 |
地址: | 225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类似物 制备 高纯度 反式 巴豆 二甲基胺基 酰氯盐酸盐 二甲胺基 二氯亚砜 四氢呋喃 酸盐酸盐 对照品 方法学 喹唑啉 质量控制 苯基 丁烯 二胺 基氧 可用 精制 验证 研究 生产 | ||
1.一种阿法替尼类似物,化学名称为:N-[4-[(3-氯-4-氟苯基)氨基]-7-[[(3S)-四氢-3-呋喃]氧基]-6-喹唑啉基]-4-二甲基氨基-3-磺酰基丁酰胺,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阿法替尼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反式-4-二甲胺基巴豆酸盐酸盐(SM1)加入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1中,降温至-15℃~5℃,并滴加二氯亚砜,加毕后升温至20℃~40℃搅拌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反式-4-二甲基胺基-2-丁烯-酰氯盐酸盐(中间体M1)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中间体M1溶液降温至-10℃~5℃,并在-10℃~5℃下滴加N4-(3-氯-4-氟-苯基)-7-(S)-四氢呋喃-3-基氧)喹唑啉-4,6,-二胺(SM2)的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2溶液,升温至10℃~30℃反应,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加水淬灭,经后处理,得到N-[4-[(3-氯-4-氟苯基)氨基]-7-[[(3S)-四氢-3-呋喃]氧基]-6-喹唑啉基]-4-二甲基氨基-3-磺酰基丁酰胺(I)粗品;
(3)将步骤(2)得到的N-[4-[(3-氯-4-氟苯基)氨基]-7-[[(3S)-四氢-3-呋喃]氧基]-6-喹唑啉基]-4-二甲基氨基-3-磺酰基丁酰胺(I)粗品加入纯化水中,用无机碱水溶液调节pH值大于7,使体系逐渐溶清,过滤,收集滤液;然后,用无机酸水溶液调节滤液pH值小于7,析出固体,降温析晶,抽滤得到N-[4-[(3-氯-4-氟苯基)氨基]-7-[[(3S)-四氢-3-呋喃]氧基]-6-喹唑啉基]-4-二甲基氨基-3-磺酰基丁酰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SM1与SM2的摩尔比为1.2:1~4:1,优选地为2.0:1;
任选地,步骤(1)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1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优选地为四氢呋喃;该有机溶剂1和SM2的体积质量比(V/m,单位为ml:g)为6:1~12:1,优选地为10:1;
任选地,步骤(1)所述二氯亚砜与SM1的摩尔比为1.5:1~3:1,优选地为2:1;
任选地,步骤(1)所述降温的温度为-15℃~0℃;
任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30℃;
任选地,步骤(1)所述反应完全为反应0.5h~2h,优选地为1h。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滴加SM2时体系的温度为-10℃~-5℃;
任选地,步骤(2)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2为N-甲基吡咯烷酮和丙酮中的一种,优选地为N-甲基吡咯烷酮;
任选地,步骤(2)所述SM2的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2溶液中SM2与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2的质量体积比(m/V,单位为g:ml)为1:4~1:9,优选地为1:6;
任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25℃;
任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完全为反应2h~6h,优选地为4h;
任选地,步骤(2)所述淬灭用水量与SM2质量比为20:1~60:1,优选地为40:1。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后处理为用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再用乙酸乙酯洗涤2-4次,收集水相,在2℃~8℃静置,抽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在2℃~8℃静置的时间为8h~20h,优选地为15h。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用10重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0~7.0,优选地为6.5~7.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洗涤用乙酸乙酯与SM2的体积质量比(V/m,单位为ml:g)为10:1~50:1,优选地为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68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牛蒡子苷元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