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土壤的渗透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7049.1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陆雷;刘马良;赵社宽;罗志成;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葛莉华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土壤 渗透水 静置沉淀 上层清液 酸性废水 双氧水 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硫酸亚铁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 上清液排放 后续工艺 搅拌反应 氢氧化钠 出水 混凝 酸液 总氮 总磷 抽取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的渗透水的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PAC溶液加入至废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沉淀,混凝后取上层清液;步骤2,在上层清液中加入酸液并搅拌均匀,调节pH至3,得到酸性废水;步骤3,将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至酸性废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双氧水搅拌反应60min;步骤4,将氢氧化钠加入至步骤3的反应液中,调节pH至8,静置沉淀30min后抽取上清液排放,即为出水。本发明解决了污染土壤渗透水成分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絮凝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效的的降低废水的总磷、总氮和COD的含量,降低了后续工艺的处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的渗透水的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污染土壤本身受到污染物的侵蚀,本身的污染物成分复杂,故此,污染土壤的渗透水受到污染土壤的影响,水质成分复杂,且采用一般的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会造成微生物死亡等影响,从而造成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土壤的渗透水的处理方法,解决了污染土壤渗透水成分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絮凝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效的的降低废水的总磷、总氮和COD的含量,降低了后续工艺的处理难度。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染土壤的渗透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PAC溶液加入至废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沉淀,混凝后取上层清液;
步骤2,在上层清液中加入酸液并搅拌均匀,调节pH至3,得到酸性废水;
步骤3,将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至酸性废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双氧水搅拌反应60min;
步骤4,将氢氧化钠加入至步骤3的反应液中,调节pH至8,静置沉淀30min后抽取上清液排放,即为出水。
所述步骤1中的PAC溶液在水样中的加入质量为1-3‰,所述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
所述PAC溶液的浓度为1.15g/L。
所述步骤2中的酸液采用盐酸,所述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浓度为35%。
所述步骤3中的硫酸亚铁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5,所述双氧水的加入质量是废水COD值的两倍。
所述步骤4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5%。
所述步骤3中加入双氧水后的搅拌反应采用表曝机搅拌。
所述表曝机的曝气气体为空气,曝气速度为100-200mL/min,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
所述步骤1与步骤4中取出上层清液后的污泥混合后进行压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7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