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7511.8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8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历彪;郭姿珠;易观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10/052;H01M10/0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颗粒状的正极材料本体和包覆在正极材料本体表面的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按照由内至外的顺序,所述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的F/O原子比逐渐增加。采用本公开提供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用于锂电池中能够提高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以无机固态电解质为基础的全固态锂电池采用传统正极材料或者在正极材料表面进行包覆处理,其中包覆物为氧化物、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比如LiNbO3、LiTaO3、Li4Ti5O12、Al2O3等,其中以LiNbO3包覆的正极材料应用最为广泛,这种包覆比较单调,不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现有技术使用具有浓度梯度的氟化层进行包覆时,一般使用含氟材料对正极材料进行氟化或使用简单氟化物进行包覆,限于包覆层材料本身的性能,会对包覆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包覆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包覆效果,限于目前的包覆条件,包覆的均匀程度和包覆温度并不能达到完美的包覆效果,全固态锂电池的相关电化学性能仍然会受到影响,如容量发挥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高倍率下的电池性能不太好等。专利申请CN102054985A中,在掺杂锰酸锂的基础上包覆一层具有特定元素浓度梯度的包覆物,所得产物的常温及高温循环性能以及高温存储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该产物对于全固态锂电池而言,仅对正极界面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法适用全部的正极材料,且该包覆产物不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对全固态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有限,并且无法提升倍率性能。专利申请CN108172891A中,使用含氟气体对正极材料进行氟化操作,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可控,氟化程度可控且氟元素具备浓度梯度的包覆物,适用性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界面副反应,提升了全固态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但是该氟化层是在正极材料的基础上氟化而来,结构与组成不利于锂离子的快速传输,而且使用气体进行氟化反应,容易在吸附较好的部位如颗粒不光滑处进行过量反应,包覆均匀性有限,并且同样的,包覆产物不利于锂离子的传导,无法提升倍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本公开提供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用于锂电池中能够提高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颗粒状的正极材料本体和包覆在正极材料本体表面的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按照由内至外的顺序,所述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的F/O原子比逐渐增加。
可选的,所述金属氟氧化物的通式为MeOx1Fy1,Me为Sc、Ti、V、Cr、Mn、Fe、Co、Ni、Y、Zr、Nb、Mo、Tc、Ru、Rh、Pd、La、Ce、Sm、Eu和Bi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Fe、Ti、V、Zr和Bi中的一种或多种,2x1+y1的数值为Me的化合价。
可选的,所述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的F/O原子比为0.1-10,优选为0.25-3。
可选的,所述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占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量比例为0.1-20%,金属氟氧化物包覆层的平均厚度为10nm-5μm。
可选的,所述正极材料本体为选自如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7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平衡控制的车辆
- 下一篇: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