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9211.3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越;韩海年;汪会波;邵晓东;魏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H01S3/00;H01S3/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李科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固态 光学频率梳 倍频程 相移 飞秒激光装置 负一级衍射光 零级衍射光 声光移频器 超连续谱 频率信号 载波包络 激光 锁定 超连续谱产生装置 输出中心波长 干涉仪装置 电路反馈 伺服带宽 反馈 波包络 噪声 参考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包括:全固态飞秒激光装置,用于输出中心波长为1000‑1100nm的激光;倍频程超连续谱产生装置,其接收所述全固态飞秒激光装置输出的激光,并产生倍频程超连续谱;声光移频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倍频程超连续谱分成零级衍射光和负一级衍射光;环内自参考f‑2f干涉仪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零级衍射光,并产生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信号;电路反馈单元,将所述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信号反馈给所述声光移频器装置,以锁定所述负一级衍射光的载波包络相移频率。本发明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采用前反馈锁定,结构简单、成本低、伺服带宽宽、噪声低、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秒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
背景技术
超快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飞秒激光技术的迅速更新,为众多科研领域引入了新的工具,在瞬态吸收超快现象观测以及精密计量等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工业加工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激光在谐振腔中传输时,由于群速度和相速度的不同,导致传输时脉冲的包络和包络下的载波存在相位偏移,这个载波与包络之间的相位称之为载波包络相位(Carrier-envelop Phase,CEP)。受环境等影响,载波包络相位在脉冲间不停地变化,当激光脉冲内载波的周期达到几个周期甚至亚周期量级时,控制载波包络相位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从时域上获得载波包络相位数值并实现调控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在频域上进行讨论。飞秒激光脉冲序列在频域上表现为一系列等间隔的、分立的“线”,每一条“线”对应一种纵模模式,这些线看起来像是一把梳子,因此称之为飞秒激光频率梳。经推导,频域上纵模之间的间隔即为激光器的重复频率frep,而整体谱线相对于零点的初始频移即为载波包络相移频率fceo。载波相移包络频率反映的是脉冲间载波包络相移的变化量,即脉冲间CEP的变化量。通常我们通过某种方法获得载波包络相移的频率和重复频率,并将其锁定,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频率梳,在精密测量和阿秒脉冲产生中有着重要应用。
近年来,中心波长为1000~1100nm的全固态飞秒激光器凭借其高功率、低成本等优势收到广泛关注,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主要采用锁相环电路锁定,由于锁相环的反馈带宽限制,导致其反馈带宽外存在大量未被抑制的噪声,锁定效果不理想,另外,采用锁相环电路锁定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结构复杂,这些缺点都限制了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包括:
全固态飞秒激光装置,用于输出中心波长为1000-1100nm的激光;
倍频程超连续谱产生装置,其接收所述全固态飞秒激光装置输出的激光,并产生倍频程超连续谱;
声光移频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倍频程超连续谱分成零级衍射光和负一级衍射光;
环内自参考f-2f干涉仪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零级衍射光,并产生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信号;
电路反馈单元,将所述载波包络相移频率信号反馈给所述声光移频器装置,以锁定所述负一级衍射光的载波包络相移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优选地,所述全固态飞秒激光装置为飞秒全固态克尔透镜锁模激光器。
根据本发明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优选地,所述倍频程超连续谱产生装置为光子晶体光纤。
根据本发明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优选地,所述声光移频器装置包括声光晶体和声波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全固态飞秒光学频率梳系统,优选地,环内自参考f-2f干涉仪装置包括:
双色镜,用于将输入的零级衍射光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倍频晶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倍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9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