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写板专用液晶组合物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9471.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吕鹏;张梓晗;杨锦;张运奇;聂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54 | 分类号: | C09K19/54;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写板 专用 液晶 组合 基于 柔性 手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写板专用液晶组合物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其特征在于:将向列相液晶、手性掺杂剂、超支化树脂、光引发剂、光稳定剂和UV单体混合均一,即制得液晶组合物;将该液晶组合物均一涂布在两层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之间,再经UV固化,即制得柔性手写膜。本发明制得的手写膜:超支化树脂的使用,使得手写膜亮度高、反应快、灵敏度优异;耐黄变优异的光引发剂和光稳定剂的使用,提高了手写膜的耐久性;低方阻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使用,使其更适合大尺寸和柔性手写膜的制备;此外,本发明的手写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手写板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手写板专用液晶组合物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液晶手写板在教育教学、会议、绘画、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比如利用液晶手写板替代传统黑板可以解决粉笔的粉尘问题,同时其可以实现无纸化教学,并且其保持显示内容时无需能量,能耗极低。因手写板需求量增大、应用范围扩大,对手写板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比如:当其用在会议或者教室中时,空间大,需远距离观察,要求其具有较大尺寸、显示亮度高、清晰度高。当其用在设计或者其他辅助场合时,要求其反应快、灵敏度高、耐久性好。
手写板一般由手写膜、吸光膜(黑膜)、塑料外壳、升压电路及擦除电路组装而成,其中手写膜为其主要功能部件。该手写膜为三层结构,上、下层为带有导电电极层的基膜、中间层为双稳态胆甾相液晶。目前市场在售液晶手写板均为基于ITO导电膜制备而成,用在大尺寸手写板上时,柔韧性差、擦除灵敏度一般,不利于大尺寸的生产和制备。
专利CN107236551提出了一种液晶组合物及其制备的液晶手写膜,该液晶组合物中使用了大量的UV单体,虽然该UV单体具有较长的碳链,但固化后仍具有一定刚性,无法达到较高柔韧性,影响液晶分子的自由度,从而降低显示亮度。同时ITO较脆,方阻较高,无法实现柔性显示和大尺寸。
因此,目前急需制备一种柔性好、亮度高、反应快、灵敏度高、耐久性优异、适用于大中小尺寸等各种型号、并且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的手写板专用柔性手写膜。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写板专用液晶组合物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旨在获得一种亮度高、反应快、灵敏度高、耐久性优异、适合大中小所有尺寸、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手写板专用柔性手写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手写板专用液晶组合物,其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构成为:
优选的,所述向列相液晶为向列相液晶C70/02CN或向列相液晶nCB(4-n-alkyl.4′-cyanobiphenyls,n=5-8);所述手性掺杂剂为S811、R1011、R5011、CB15或CNL-617L。
优选的,所述超支化树脂粘度10000mPa·s(25℃)、官能度6、固化时间5s,可选用:HD-2280(厚鼎化工),HP6919、HP9710(昊辉新材料),DM588(双键化工),CN9013NS、CN8885NS(沙多玛),WDS-9700、WDS-9500(维都斯),UV7-4XT(中山千叶),SeHBP-UV208(西宝生物),INV-UV985(昊毅化工),RU-907C、RU-9075B(瑞晟树脂),RUA-050(日本亚细亚)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耐黄变性能优异的Irgacure127(巴斯夫)、Irgacure754(巴斯夫)、STU1105(胜腾新材料)和ESACURE KIP150(宁柏迪)中的一种。专利CN107236551中使用的光引发剂只适用于ITO基底上,用于本发明的导电膜基底上时耐黄变性差,导致其制备的手写板稳定性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9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腐殖酸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熄焦炉预存室的压力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