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腰部结构的双足机器人设计以及反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9697.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甘春标;田蒋仁;袁海辉;葛一敏;能一鸣;徐小锋;叶靖;朱小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部 结构 机器人 设计 以及 反馈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含腰部结构的双足机器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置双足机器人整体自由度,所述整体自由度包括下肢自由度和腰部自由度;
步骤二,设计双足机器人结构参数,使之满足如下单足支撑平衡条件:
其中F3为支撑腿地面作用力,M1为支撑腿质量,M2为非支撑腿质量,M3为躯干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θ1为腰部调节躯干最大偏转角,L2为腰部宽度,L4为躯干质心距离腰部中心高度;
步骤三,基于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对所述结构参数进行评估和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足机器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下肢自由度包括双脚踝俯仰和滚转4个自由度、双膝俯仰2个自由度、双髋俯仰和滚转4个自由度,所述腰部自由度包括腰部俯仰、滚转、偏航4个自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足机器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基于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定义为:
其中SF为正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β为躯干控制输出滚转角度,θ为测量腰部平板的滚转角;SL为侧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β’为躯干控制输出俯仰角度,θ’为测量腰部平板的俯仰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足机器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基于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对所述结构参数进行评估和优化具体包括:
若所述正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F和侧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L的值均处于合格范围(1.0~1.6)内,则结构参数合理;
若所述正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F或侧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L的值小于1.0,则结构参数设计错误,需重新设计;
若所述正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F或侧面腰部调整的灵敏度参数SL的值大于1.6,则通过增加躯干质量M3,以及适当增加躯干质心距离腰部中心高度L4,降低SF和SL值至合格范围。
5.一种含腰部结构的双足机器人的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IMU惯性测量单元实时测量机器人的腰部平板的仰俯角和滚转角;
步骤二,保持双足机器人下肢的规划轨迹不变,只对腰部关节进行实时反馈控制,使重心投影点始终落在脚掌支撑多边形范围内,其中,腰部关节的驱动控制模型为:
正面方向:βn=θn+arcsin(sinαsinθn(L1/L4+M1(3L1-L3)/(2M3L4)))
其中下标n表示第n次采样时刻,θn为IMU惯性测量单元测量腰部平板的滚转角,α为规划步态踝关节极限转角,M1为支撑腿质量,M3为躯干质量,L1为腿长,L3为摆动腿长,L4为躯干质心距离腰部中心高度,βn为躯干控制输出滚转角度;
侧面方向:βn'=θn'+arcsin(sinθn'(M1+M3)L1/(L4M3))
其中θn'为IMU惯性测量单元测量腰部平板的俯仰角,M1为支撑腿质量,M3为躯干质量,L1为腿长,L4为躯干质心距离腰部中心高度,βn'为躯干控制输出俯仰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IMU惯性测量单元安装于腰部平板的中间位置;所述腰部平板和上下半身用驱动结构连接,其中上半身和腰部平板通过具有滚转俯仰两自由度的腰部结构连接,下半身和腰部平板通过具有转向自由度的腰部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96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视频监控智能小车
- 下一篇:用于遥控靶车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