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间斑寇蛛卵粒蛋白质及其制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1044.6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纯;徐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15/12;C12N15/70;A61K38/17;A61P35/00;A61P1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陶祥琲 |
地址: | 410081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乳腺癌 活性 间斑寇蛛卵粒 蛋白质 及其 制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间斑寇蛛卵粒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分子量为10172.2 Da。该蛋白质可通过从间斑寇蛛卵粒转录组中获得编码基因,然后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制备。该蛋白质能特异性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并诱导其凋亡,从而实现抗乳腺癌的作用,能应用于制备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的药物、作为前体分子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以及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用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蛋白质可以从多个方面抑制乳腺癌细胞,从而不仅可以作为治疗乳腺癌药物开发的前体分子,而且可在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等相关研究中发挥作用,显示出有价值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间斑寇蛛卵粒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诱导其凋亡的间斑寇蛛卵粒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女性乳腺癌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恶性癌症之一,患病风险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增长,这与寿命增长,城市化水平增加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广泛采纳等均有关。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在11.61/10万人,其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同时因为乳腺癌的准确筛查诊断、干预和有效治疗方案,使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逐渐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步下降。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目前,用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化疗小分子治疗药物特异性不强,因而其副作用大,病人遭受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此外,传统的小分子治癌药物还易产生耐药性,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下降,用药量增加。因此,发现和研制作用特异性强、能定向作用于癌细胞的治癌药物是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能产生抗癌活性蛋白质和多肽的有毒动物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传统的小分子治癌药物相比,蛋白质类治癌药物具有作用靶细胞明确、特异性强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在已公开的有关抗乳腺癌蛋白的报道中:
CN105194646A公开一种虾蛄多肽在抗乳腺癌中的应用,尤其涉及虾蛄多肽在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CN104784677A公开蜂毒肽在制备抑制乳腺癌细胞侵润转移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蜂毒肽可阻断CD147和MMP9表达,从而抑制MCF-7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CN104418952B公开一类双特异性抗体,为包含Trastuzumab和Pertuzumab的抗原结合区的抗体蛋白,可特异性与ErbB2分子细胞外II区和IV区结合,并且具有显著体外和体内抗乳腺癌的作用。
本发明拟提供一种从间斑寇蛛卵粒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蛋白质,目前暂未见有关间斑寇蛛卵粒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蛋白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间斑寇蛛卵粒中发现的,能特异性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抑制其增殖和转移,且能诱导其凋亡的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蛋白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间斑寇蛛卵粒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分子量为10172.2Da。
SEQ ID NO:1如下:(由91个氨基酸组成)
SQAGEWGSGAGKGGGSGGSVRDAGGSFGKMEAAREEEYFRKQQKEQLKALKSHLHEEIDHHEEEIERLQEEIKRHKKKISDLAKEEKKIDG
进一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1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