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1884.2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法虎;孙启祥;马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鑫金山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8 | 分类号: | C04B26/18;C04B11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4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生态 花岗石 透水 不饱和聚脂树脂 干燥剂 生产工艺 地下水 玻璃废料 淡水资源 抗压性能 耐磨性能 强度性能 陶瓷废料 透水性能 聚轻球 重量份 炉灰 渣子 石子 补充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石子100‑120份,玻璃废料6‑9份,不饱和聚脂树脂100‑120份,炉灰渣子10‑15份,陶瓷废料9‑14份,干燥剂5‑9份,聚轻球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产品中添加了不饱和聚脂树脂、干燥剂,成本低,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结构耐磨性能、抗压性能及抗拆强度性能,透水性能好,补充地下水、涵养地下水,既减少城市洪涝的发生,又留住宝贵的淡水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和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火成岩)。花岗石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要成分。其中长石含量为40%-60%,石英含量为20%-40%,其颜色决定于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花岗石为全结晶结构的岩石,优质花岗石晶粒细而均匀、构造紧密、石英含量多、长石光泽明亮。花岗石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属于酸性岩石。某些花岗石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这类花岗石应避免用于室内。花岗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耐酸碱、耐气候性好,可以在室外长期使用。
但是现有的花岗石透水性能差,且天然石材资源有限,价格成本高,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因此提出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石子100-120份,玻璃废料6-9份,不饱和聚脂树脂100-120份,炉灰渣子10-15份,陶瓷废料9-14份,干燥剂5-9份,聚轻球1-5份;
所述的废渣是指不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业废渣,如钢铁厂、冶炼厂等通过提炼后的废渣。
所述陶瓷废料、玻璃废料是指陶瓷和玻璃的不合格产品,如破损陶瓷、玻璃及废陶瓷和废玻璃。
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为邻苯二甲酸型、间苯二甲酸型、双酚A型和乙烯基酯型、卤代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两等量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生产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S1,粉碎,使用破碎机将石子、玻璃废料、陶瓷废料、炉灰渣子磨成粉末状,所述破碎机型号为PE-250×400,出料粒度为20-60mm,电动机功率为15KW;
S2,混合,将S1中粉碎后的石子、玻璃废料、炉灰渣子混合,并加入干燥剂、聚轻球,加入500g的水,搅拌混合均匀,混合的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条件为:每分钟10℃的速率上升至50-60℃,期间不间断搅拌,加热时间为30-40min;得到混合料;
S3,基体浇注,把混合料浇注在模具内的细沙层上,经推压平整,在振动或减压条件下除气,充沉积,等待基体凝胶、硬化,再脱模;
S4,固化,在60-65℃条件下保温5-8小时,消除固化时产生的内应力,经修整得到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人造生态透水花岗石的原料对产业治污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废陶瓷、废玻璃等工业废渣的利用减少了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产品可回收循环再利用,大大节约矿产资源;产品可多次回收利用,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产品中添加了不饱和聚脂树脂、干燥剂,成本低,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结构耐磨性能、抗压性能及抗拆强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鑫金山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枣庄鑫金山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1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