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2095.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强;张洪亮;陈峰;朱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汪利胜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得 底栖生物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海洋底栖生物获取操作不便的不足。该发明包括内筒、外筒、取泥电机,外筒上下两端均与内筒连接,内筒侧壁上密布若干一道筛孔,外筒侧壁上密布二道筛孔,一道筛孔孔径大于二道筛孔孔径,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之间设有环腔,内筒底面转动安装叶片轴,取泥电机安装在内筒上端,取泥电机输出轴与叶片轴连接,叶片轴上均布设有若干取泥叶片,内筒底面均布若干向下凸出并且下表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下倾斜的取泥凸起,取泥凸起上设有取泥窗口,取泥窗口上安装盖板,盖板抵接在内筒内底面取泥窗口边缘;取泥叶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取泥凸起的倾斜方向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渔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渔业资源调查过程中,底栖生物的调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调查。底栖生物种类多,生物量较大,一方面可以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是虾蟹和仔稚鱼的饵料,因此其在海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往底栖生物资源调查过程中,通常采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网筛进行筛选底栖生物,通常采用水管冲洗泥土获得底栖生物,在冲洗过程中由于水花四溅且耗时耗力,底栖生物获取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海洋底栖生物获取操作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及方法,它大大方便了底栖生物的获取,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包括内筒、外筒、取泥电机,外筒上下两端均与内筒连接,内筒侧壁上密布若干一道筛孔,外筒侧壁上密布二道筛孔,一道筛孔孔径大于二道筛孔孔径,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之间设有环腔,内筒底面转动安装叶片轴,取泥电机安装在内筒上端,取泥电机输出轴与叶片轴连接,叶片轴上均布设有若干取泥叶片,内筒底面均布若干向下凸出并且下表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下倾斜的取泥凸起,取泥凸起上设有取泥窗口,取泥窗口上安装盖板,盖板一端铰接在取泥窗口较低边缘,盖板另一端与内筒之间连接抵接弹簧,盖板抵接在内筒内底面取泥窗口边缘;取泥叶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取泥凸起的倾斜方向相同;内筒上端连接上下贯通的导流筒,导流筒上端连接拉索,内筒侧壁上均布安装若干转动杆,转动杆上端安装由水流驱动转动的驱动叶片,驱动叶片设置在导流筒中,转动杆下端安装若干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置在内筒内靠近底面位置。
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工作时,先将整个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投入水中,拉索拉住整个装置;待整个装置沉入水底,内筒下端进入底泥中,启动取泥电机,带动取泥叶片转动,倾斜设置的取泥叶片转动后带动底泥转过盖板位置,将盖板较高的一端向上顶起,从而使底泥被推送到内筒中;一段时间后移动整个装置将整个装置换一个位置继续取泥,对多个位置进行取泥;取泥完成后取泥电机停机,向上拉动整个装置,在水流的作用下,驱动叶片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转动,使搅拌叶片对内筒内的底泥进行搅拌,加快泥浆的排出,同时水流从内筒上端的一道筛孔中进入,从下端的一道筛孔中排出,将泥浆带出,再经过二道筛孔过滤,将小的底栖生物留在环腔中;最后上下多次拉动整个装置,泥浆彻底排出后,将整个装置拉出水面,将内筒内和环腔内留下的底栖生物倒出,完成整个底栖生物的获取操作。这种获得底栖生物的装置大大方便了底栖生物的获取,泥浆的排出更加彻底,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内筒侧壁从上往下向外倾斜设置。这种结构设置便于底泥的获取,同时便于泥浆的排出。
作为优选,导流筒侧壁从上往下向内倾斜设置。导流筒对水流起到了很好的导流作用,有利于水流带动驱动叶片的转动。
作为优选,内筒底面密布若干二道筛孔。内筒底面设置二道筛孔,有利于加快泥浆的排出。
作为优选,内筒内壁上和转动杆对应位置均设有安装座,转动杆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设置提高了转动杆安装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取泥凸起设置有两个,取泥叶片设置两片。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取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