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动作成型炉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3674.7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9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韩晋;李杰;李桃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35/1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链条 横移 横移单元 托举 夹具 横移装置 循环动作 成型炉 加热区 冷却区 预热区 装卸区 多块 工作效率 加热区间 依次连接 装卸工位 上料 加热 | ||
一种循环动作成型炉,包括依次连接的装卸区、横移过渡及预热区、加热区、横移过渡及冷却区,装卸区具有若干装卸工位,加热区具有若干加热区间,第一传输链条及第二传输链条的两端分别位于横移过渡及预热区及横移过渡及冷却区中,第一横移装置及第二横移装置均包括位于两条第一传输链条之间的第一托举横移单元、位于两条第二传输链条之间的第二托举横移单元及位于第一传输链条与第二传输链条之间的第三托举横移单元。如此能同时对多块夹具进行上料且能同时对多块夹具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占地面积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循环动作成型炉。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软管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刹车制动、排气、液体导通等部件上。汽车用软管包括橡胶软管、尼龙软管、塑料软管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其从模具中出来后需要在具有一定的温度差的成型炉中成型,现有的成型炉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炉及冷却炉,在加热炉远离冷却炉的一端进行上料,物料放置于一块夹具上,夹具进入加热炉中加热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冷却炉,在冷却炉中存放一段时间,再从冷却炉远离加热炉的一端下料。由于只有一条传输线,物料进行加热、冷却、下料后再原路返回至上料位置,因此在此种方式中,工作人员需要等待物料加热或冷却一个完整周期后,再重新上料,如此在上料时不能进行加热或冷却,在加热或冷却时不能上料,而且一次只能对一块夹具进行加热或冷却,工作效率低下。若再通过一条传输线从外部连接上料端及下料端,形成环形传输线,在两端处需要设计成弧形弯道,因此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对多块夹具进行上料且能同时对多块夹具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占地面积较小的循环动作成型炉,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循环动作成型炉,包括依次连接的装卸区(10)、横移过渡及预热区(20)、加热区(40)、横移过渡及冷却区(50),所述装卸区(10)、横移过渡及预热区(20)、加热区(40)及横移过渡及冷却区(50)形成矩形状,装卸区(10)具有第一支撑架(15)、两条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5)上的第一传输链条(31)、用于驱动第一传输链条(31)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6)及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5)上的若干装卸工位,所述横移过渡及预热区(20)具有第一封闭壳体及设置于第一封闭壳体内的第一横移装置(21)及预热装置,所述加热区(40)具有第二封闭壳体、部分位于第二封闭壳体内的第二支撑架、两条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传输链条(32)、用于驱动第二传输链条(32)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第二封闭壳体内的若干加热区间,所述第一传输链条(31)及第二传输链条(32)的两端分别位于横移过渡及预热区(20)及横移过渡及冷却区(50)中,且第一横移装置(21)位于第一传输链条(31)与第二传输链条(32)之间,所述横移过渡及冷却区(50)具有第三封闭壳体及设置于第三封闭壳体内的第二横移装置(80)、喷淋装置(56)及吹风装置,第二横移装置(80)位于第一传输链条(31)与第二传输链条(32)之间,所述第一横移装置(21)及第二横移装置(80)均包括位于两条第一传输链条(31)之间的第一托举横移单元(81)、位于两条第二传输链条(32)之间的第二托举横移单元(82)及位于第一传输链条(31)与第二传输链条(32)之间的第三托举横移单元(83),第一托举横移单元(81)、第二托举横移单元(82)及第三托举横移单元(83)均包括托举板(84)、设置于托举板(84)顶部且与第一传输链条(31)或第二传输链条(32)垂直的横移链条(85)、用于驱动横移链条(85)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托举板(84)下方的托举气缸(86)。
进一步地,所述装卸区(10)或加热区(40)的长度为横移过渡及预热区(20)或横移过渡及冷却区(50)长度的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3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