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PU-PVC共混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5463.7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梓年;刘美惠;沈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48 | 分类号: | B01D71/48;B01D71/30;B01D69/1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pu pvc 共混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氨酯/聚氯乙烯形成的高性能共混膜,其配方为:N,N‑二甲基甲酰胺75‑90份,聚氨酯/聚氯乙烯10‑25份,其中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分别为9/1、8/2、7/3、6/4。制备条件为:将PU、PVC、DMF加入到三口瓶中,在60℃下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铸膜液;真空脱泡后,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刮制厚度均匀的铸膜液并立即浸入去离子水中;铸膜液分相成膜后,将制得的膜用清水将膜表面的溶剂洗净,然后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小时后取出自然晾干。所述共混膜具有优良的组合特性,即高透湿导热率、高透气性以及良好的韧性。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膜以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性、耐低温性和耐油、耐化学品等特点,在材料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聚氨酯的各种应用性能无一不与其化学结构和微孔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其结构、性能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聚氨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聚氨酯膜时属于延迟分相机理,所得到的膜表面致密,内部“指状”孔数量较多,孔间的连通性很差,实用价值不大。而聚氯乙烯在用湿法成膜法制备聚氯乙烯膜时属于瞬时分相,分相速度明显快于PU体系,所得膜的孔径细小并且连通性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对PU进行改性,制备PU/PVC共混膜,利用两者不同的分相速度使其产生界面微孔结构以改善膜性能。通常共混聚合物的性能比单组分的聚合物的性能要好,并且共混聚合物的相行为和相容性受到很大关注。由于聚氨酯分子链中的C=O与聚氯乙烯分子链中的α-H的氢键作用,聚氨酯和聚氯乙烯能够相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膜配方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膜,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聚氨酯/聚氯乙烯 10-25份
N,N-二甲基甲酰胺 75-90份
所述聚氨酯为1180纤维级聚醚型聚氨酯。
所述聚氨酯为1180纤维级聚醚型聚氨酯。
所述聚氯乙烯为聚合度1000的聚氯乙烯。
所述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分别为9/1、8/2、7/3、6/4
本发明还提供了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膜的生产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第一步: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MS)6.0对聚氨酯与不同比例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分子模拟,预估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物在不同质量比时的相容性情况。
第二步:将N,N-二甲基甲酰胺75-90份,聚氨酯/聚氯乙烯10-25份,在60℃下搅拌混合均匀,真空脱泡。
第三步: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刮制厚度均匀的铸膜液并立即浸入去离子水中,铸膜液分相成膜后,将制得的膜用清水将膜表面的溶剂洗净。
第四步:将膜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小时候后取出自然晾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MS)6.0对聚氨酯与不同比例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分子模拟,得到共混物的Flory-Huggis参数χ与温度(T)的关系:
Flory-Huggis参数χ值越低,则说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越好。当聚氨酯/聚氯乙烯质量比在9/1时,体系的χ值最低,表明其相容性最好。其次是按照7/3、8/2、6/4的顺序相容性依次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54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