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5668.5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林华炳;王林;刘伟新;梁金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6 | 分类号: | E01C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1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地热 再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针对操作步骤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1)临时围挡;(2)界定维修面;(3)路面预热;(4)耙松、添料;(5)二次加热;(6)添加沥青油;(7)机械碾压;(8)开放交通。通过对病害处进行加热并就地加入冷的新沥青并搅拌,避免将新旧沥青运输至搅拌设备中进行加热搅拌的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指利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加热、翻松,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等,经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不超过6cm)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一种技术。
通常就地热再生技术需要通过卧式拌缸等设备将新料进行预热并将翻松的旧料放入卧式拌缸等设备中进行搅拌后再进行摊铺,导致施工时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临时围挡;
(2)界定维修面;
(3)路面预热,具体如下:
通过热再生设备覆盖至沥青路面病害位置加热10-20分钟,温度140℃-160℃;
(4)耙松、添料,具体如下:
耙松后朝旧沥青中添加冷的新沥青并混合形成预混沥青;
(5)二次加热,具体如下:
通过热再生设备覆盖预混沥青并加热10-20分钟,温度140℃-160℃;
(6)添加沥青油,具体如下:
加入沥青油并搅拌混合成终混沥青;
(7)机械碾压;
(8)开放交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病害处进行加热并就地加入冷的新沥青并搅拌,避免将新旧沥青运输至搅拌设备中进行加热搅拌的操作,提高施工效率;通过新旧沥青混合后对病害处进行二次加热以将预混沥青温度提高,提高了沥青的流动性,使得加入沥青油时有利于终混沥青搅拌均匀,同时通过沥青油进一步提高沥青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终混沥青搅拌均匀的效果,使得新旧沥青就地搅拌以便于操作的同时保证路面铺摊时沥青分布均匀,进而保证路面修复效果较佳;由于通过加热装置就地直接对沥青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沥青时由于沥青无翻滚导致热量难以散失,使得对沥青加热的效果较佳,进而保证足够的加热温度,使得沥青的流动性较高,易于搅拌,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添加沥青油并搅拌均匀后将沥青铲起以露出坑槽,在坑槽的底部以及侧壁喷洒热熔材料形成热熔层后再回填终混沥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洒热熔材料以形成热熔层后在回填终混沥青,利用终混沥青的热量使得热熔层熔融,进而提高终混沥青与坑槽侧壁及底部的连接力,提高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路面修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热熔材料包括沥青胶、热熔油、乳化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沥青胶、热熔油、乳化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熔融后粘度较大,提高终混沥青与坑槽侧壁及底部连接力的效果较佳。
优选的,所述热熔层厚度为0.5mm-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5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