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6377.8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左宇军;孙文吉斌;邬忠虎;王剑;刘镐;席仕军;税越;刘荣波;林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7/02 | 分类号: | F16L57/02;F16L3/02;F16L21/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管道 紧固圈 卡箍 页岩气 保护装置 外部 输送管道 套接 密封圈 第二管道 内部压力 外界影响 下方位置 支撑装置 裂痕 管壁 卡合 晃动 泄漏 检修 防护 风力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密封圈,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紧固圈,且第一管道的外部卡合有保护装置,所述第二紧固圈与第一紧固圈的外部均套接有第一卡箍,且第二紧固圈与第一紧固圈的外部靠近第一卡箍下方位置处套接有第二卡箍。通过设置保护装置,可以对第一管道的外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第一管道内部压力过大导致管壁出现裂痕,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可以对第一管道进行有效支撑,防止第一管道由于风力及外界影响而发生晃动,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结合使用,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页岩气发生泄漏,另一方面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带来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输送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输送管道是指专门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管道,采用管道输送物资的方法叫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页岩气在开采后需要通过输送管道对其进行输送,从而便于后续使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输送管道大多通过法兰进行拼接,这样虽然能起到密封的作用,但是安装拆卸较为繁琐,同时现有的输送管道虽然在底部加装支撑平台,但是当风力较大时,仍然会存在晃动现象,并且当输送管道内的气压较大时,管壁容易出现裂痕,从而导致页岩气的泄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一种页岩气输送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密封圈,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紧固圈,且第一管道的外部卡合有保护装置,所述第一管道的底部卡合有支撑装置,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第一紧固圈的一侧,且密封圈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紧固圈,所述第二紧固圈与第一紧固圈的外部均套接有第一卡箍,且第二紧固圈与第一紧固圈的外部靠近第一卡箍下方位置处套接有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的连接处嵌入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圈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管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保护垫、第一紧固螺栓、第二保护垫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一端套接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紧固螺栓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保护垫,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防护板、支撑垫片和支架,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且防护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片,所述防护板与支撑垫片均为半圆形结构,且防护板与支撑垫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片为乙丙橡胶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且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顺丁橡胶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座第一保护垫之间通过粘胶剂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外部均涂有防腐蚀涂料,且第一管道与第一紧固圈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二紧固圈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紧固圈与第二紧固圈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紧固圈与第二紧固圈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保护装置,可以对第一管道的外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第一管道内部压力过大导致管壁出现裂痕,降低了第一管道的损坏概率,便于页岩气的正常输送。
2、通过支撑装置,可以对第一管道进行有效支撑,防止第一管道由于风力及外界影响而发生晃动,提高了第一管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6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