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8161.5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周;余莉;陈炜峰;郭伟;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学 风力发电机 联动 机构 | ||
一种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包括风叶支架(2)、传动齿轮(3)、轴承(4)、轮毂盘(5)、传动齿盘(6)、伺服电机(7)、风机轴(8)和滑环(9),本发明变桨机构设计在轮毂之外,突破了传统风电系统变桨装置置于轮毂或机舱之内的局限性。该变桨机构传动环节少、运行效率高、故障率和加工制造难度低,可实现集中变桨、独立变桨和匀/变速变桨等环节变桨原理的讲解示范。该变桨机构的开放式设计结构清晰便于观察,可实现变桨原理、集中变桨、独立变桨和匀/变速变桨等环节的讲解示范,因此该装置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原理的教学以及中小功率风力发电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科研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需求日益迫切,对风能的开发日趋成熟,风力发电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然而,风能不稳定的特点与人们生产生活对稳定功率输出的需求相矛盾,因此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受到广泛重视。采用变桨控制算法可以通过调节叶片桨距角实现更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国内外科技人员对大型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1.变桨风机通常出现在大型风机上,中小型风机,尤其是教学科研用小型风机未见报道。而教学科研用小型风机要求制作成本低,体积小巧的同时,又要可视化和可拆卸。对功能要求也较为全面,以对变桨风机变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及模拟实验。
2.现有的变桨方法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液压变桨,往往结构复杂,存在漏油等弊端,维护成本高,稳定性低。另一类是电动变桨,变桨机构一般设置在风机轮毂内部,供电和检修都很困难,而且这就决定了只有大型机组才能上变桨功能。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应用基本上是空白,在风电行业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该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通过伺服电机和变桨联动机构驱动叶片迅速转至指定位置,技术优越可靠。在制作成本低,体积小巧的同时,功能全面,能方便地对风机变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原理讲解、分析及模拟实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联动机构,包括风叶支架(2)、传动齿轮(3)、轴承(4)、轮毂盘(5)、传动齿盘(6)、伺服电机(7)、风机轴(8)和滑环(9)。其中,轮毂盘(5)上开设有槽,风机轴(8)的一端刚性连接于轮毂盘(5)的一侧,传动齿盘(6)通过传动轴承安装于风机轴(8)上,伺服电机(7)安装于轮毂盘(5)上风机轴(8)的同一侧,并与传动齿盘(6)啮合;滑环(9)安装在风机轴(8)上,用于在变桨机构运行时向伺服电机(7)传递驱动信号,变桨机构运行时滑环(9)传递驱动信号至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驱动传动齿盘(6),传动齿盘(6)驱动传动齿轮(3),传动齿轮(3)驱动风叶支架(2)和风叶(1)产生相应动作。
传动齿轮(3)位于轮毂盘(5)的另一侧,并穿过轮毂盘(5)上的槽与传动齿盘(6)啮合;所述传动齿轮(3)还固定于轴承(4)的内圈,而轴承(4)的外圈固定于轮毂盘(5)上传动齿轮(3)的同一侧;所述风叶支架(2)与传动齿轮(3)连接,并与传动齿轮(3)一体切削成型,所述风叶支架(2)用于固定风叶(1)并承载风叶(1)传递的张力和扭矩。
风叶支架(2)呈部分圆环体造型,传动齿轮(3)的齿槽只需要部分圆周并且由最大变桨角度决定。轮毂盘(5)有3个开槽,槽的位置与传动齿轮(3)和传动齿盘(6)相对应,槽在轮毂盘(5)圆周上呈120度对称分布。变桨动作执行时传动齿盘(6)与轮毂盘(5)和风机轴(8)相对转动。滑环(9)实现固定的机舱至旋转的轮毂,即伺服电机(7)的驱动信号传输并连接整个风力发电系统前端的变桨机构和后端的发电机。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81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链用水的循环俘能装置
- 下一篇:风力磁悬浮机舱的主被动悬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