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及渗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8493.3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王媛;刘胜;冯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晓彪;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排渗管排渗 效果 方法 渗透 装置 | ||
1.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过滤材料置于嵌套的内层排渗管、外层排渗管之间,形成排渗管组件后,插入带排渗介质的渗透装置中;
S2、测量过滤材料、内层排渗管、外层排渗管、排渗管组件、排渗介质的基本参数;
S3、通过径向渗流实验,测量排渗管组件使用前的综合渗透系数;
S4、通过对比试验,测量排渗量、渗透装置中的水压分别随时间的变化;
S5、试验后,测量排渗介质、排渗管组件、过滤材料的试验参数;
S6、通过径向渗流实验,测量排渗管组件使用后的综合渗透系数;
S7、观测排渗管组件的外表面,定性描述淤堵形态和淤堵位置分布;
S8、结合上述基本参数、试验参数、综合渗透系数及排渗量、渗透装置中的水压分别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基本参数,包括:
A1、过滤材料的渗透系数K1,质量M1、厚度D0、及长、宽;
A2、外层排渗管的内径R1_wps、外径R2_wps、开孔段长度L1、开孔大小R3_wps以及开孔率n_wps;
A3、内层排渗管的内径R1_nps、外管外径R2_nps、开孔大小R3_nps以及开孔率n_nps。
A4、排渗管组件的质量M1_zh;
A5、排渗介质的比重Gs、颗粒级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使用前的综合渗透系数K1_zh包括内水头H1_zh,外水头H2_zh,流量Q_zh,水的温度T_z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试验参数包括:
B1、排渗介质的原位干密度ρd,及对应干密度下的渗透系数K_st,
B2、水的温度T_st;
B3、排渗管组件使用后的质量;
B4、过滤材料烘干后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包括土工布、过滤海绵;
若为土工布,则使用参数还包括其包裹的层数N_gl,
若为过滤海绵,则使用参数还包括其内径R1_gl和外径R2_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的数据分析,包括
C1、海绵的压缩量:D_sy=R2_gl-R1_wps (1)
C2、排渗管使用前的综合渗透系数:
式中,R为排渗管组件的外径,r为排渗管的内径,
若过滤材料为土工布,则:
R=R2wps+D0×N_gl,r=R1_wps,
若过滤材料为过滤海绵,则:
R=R2_wps,r=R1_nps;
C3、排渗介质填筑的孔隙比:
7.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方法,包括设有顶板的箱体,隔板将箱体内腔分隔为左模型槽、右模型槽;
所述箱体的两端、隔板设有匹配排渗管的通孔;
所述顶板设有分别通左模型槽、右模型槽的进水管;
所述顶板、箱体的两端及两侧分别设有通左模型槽、右模型槽的检测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型槽和/或右模型槽内置排渗介质,隔板设有密封螺栓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端设有连接板,其设有匹配排渗管的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研究排渗管排渗效果的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接压力表、渗压计或匹配的密封螺栓;进水管通过水泵接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84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