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9213.0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赵广乐;毛以朝;龙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加氢裂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VGO馏分引入至高压反应区中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得到流出物I;(2)将原料柴油和所述流出物I引入至低压反应区中进行第二加氢反应,得到流出物II;(3)将所述流出物II进行分馏;其中,所述低压反应区中的氢分压为所述高压反应区中的氢分压的20~8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加加氢裂化装置的重石脑油收率,同时还能够兼顾生产优质的尾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裂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氢裂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呈较快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乙烯的需求量,其中一半左右依赖进口。因此,开发石化基础原料烯烃增产技术是石化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烃类蒸汽裂解是制乙烯的主要手段。蒸汽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原料油费用占总成本的很大比例,一般在60%以上。所以,原料油的优化选择是影响乙烯装置效益的重要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原料来源广泛,轻馏分原料有轻烃和石脑油,重馏分原料有AGO和加氢裂化尾油等。其中,轻烃和加氢裂化尾油是经济性较好的乙烯原料,其次是石脑油,而AGO是相对较差的原料。
我国轻烃产量不高,轻烃占我国乙烯原料的比例很小。另外,我国原油多为重质原油,直馏石脑油拔出率较低,且直馏石脑油又是生产高辛烷值重整汽油的原料,炼油和化工争原料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通过加氢裂化装置生产乙烯料是扩大乙烯原料来源的有利途径。
加氢裂化技术是在催化剂存在下,重质馏分如减压瓦斯油(VGO)等与氢气发生反应,达到改善产品质量、重质油品轻质化的双重目的。加氢裂化得到宽馏分产品,从气体、石脑油、中间馏分油和未转化的尾油馏分。加氢裂化尾油链烷烃和环烷烃含量较多,芳烃含量较少,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作为制取乙烯的原料,BMCI值的大小通常作为衡量性能优劣的重要手段,其值越小,乙烯收率越高。从根本上说,BMCI值的大小取决于其烃类组成,烷烃BMCI值最小,其次环烷烃,芳烃最大,链分支越多BMCI值越高。因此,要得到BMCI值低的加氢裂化尾油,在加氢裂化过程中,希望发生的反应是:芳烃饱和,然后开环,尽量保留烷基侧链;环烷烃选择性开环,保留侧链;对于链烷烃,发生的反应越少越好,尽量减少异构化反应。
加氢裂化尾油的烃类组成与反应深度以及催化剂的性能密切相关。反应程度越高,尾油的链烷烃含量越高,芳烃含量越少,尾油的BMCI值越低,但同时尾油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对于同样的转化深度,采用开环选择性好的裂化催化剂,可以在保证尾油数量的同时降低尾油的BMCI值,提高尾油的质量。
重整装置是炼油厂重要的二次加工装置,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或者用于生产芳烃基础原料。重整汽油具有辛烷值高,不含烯烃,不含硫、氮杂质等特点,是优质的汽油调和组分。苯、甲苯、二甲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重整装置生成油中富含苯、甲苯和二甲苯,通过分离可获得高价值的芳烃产品。
直馏石脑油是重整装置进料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轻质油收率较低,而直馏石脑油又是乙烯装置的原料之一,重整原料不足成为限制重整装置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氢裂化过程是重油轻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所得到的重石脑油具有芳烃含量高,硫、氮杂质含量低的特点,可直接作为优质的重整装置进料,弥补直馏石脑油的不足。
当前市场对柴油馏分的需求下降,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期望能将柴油馏分进一步转化;同时考虑到市场对优质尾油和重石脑油的需要,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同时加工VGO和柴油馏分生产重石脑油和优质尾油的加氢裂化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9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