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0306.5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9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宸;陈惠明;刘晓虹;杨博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H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0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瓜 组织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幼胚获得:将授粉后的黄瓜洗干净切成两半,取出黄瓜幼胚;B)初代培养:将幼胚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培养;C)继代培养:选择外植体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待外植体产生的丛生芽长有3‑5个腋芽时,转接至初代培养基中生长,之后再转接至继代培养基中继续增殖;D)生根培养:将外植体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E)组培苗炼苗和移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采用幼胚培养方式大大提高了黄瓜的萌发成苗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了良种繁育,提高了黄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效率,对推动黄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黄瓜杂种优势明显,一般比常规品种可增产20%以上。早在19世纪60年代,日本黄瓜品种就已全部采用杂交种,美国在20世纪末黄瓜杂交种占黄瓜品种的85.7%。我国黄瓜育种也是采用杂种优势育种,F1代利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利用传统方法选育一个优良新品种需5-6代,所需时间为3-4年,这种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简化育种流程、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越来越受黄瓜育种家们的重视。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简化黄瓜育种流程、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丰富黄瓜育种基因库,创制更多具有价值的新种质新材料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黄瓜育种流程多、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瓜幼胚组织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幼胚获得:取田间授粉后的黄瓜冲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拭黄瓜果皮2-3次;再将黄瓜切成两半,最后将黄瓜幼胚轻轻取出,接种;
B)初代培养:将幼胚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培养;
C)继代培养:选择初代培养后苗高在4cm以上且具有3-5个腋芽的外植体,剪成带有1-2个腋芽的茎段,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待外植体产生的丛生芽长有3-5个腋芽时,分离所述丛生芽,转接至初代培养基中使腋芽伸长,苗高4cm以上后再转接至继代培养基中继续增殖;
D)生根培养:选择苗高4cm以上且具有3-5个腋芽的外植体,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
E)组培苗炼苗和移栽:选择苗高6cm以上、具有6-8个腋芽、已生根且根系发达的组培苗进行炼苗和移栽;
其中,所述初代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20g/L的碳源+6g/L的琼脂粉+0.3-1.0g/L的核苷酸蛋白,pH值范围为5.5-5.8;
所述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0.5-1.5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0.7mg/L的赤霉素+30g/L的蔗糖+6g/L的琼脂粉+0.01-0.05g/L的丝氨酸,pH值范围为5.5-5.8;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0.3-0.6mg/L的萘乙酸+15g/L的碳源+6g/L的琼脂粉,pH值范围为5.5-5.8。
进一步的,所述初代培养基中包括0.5g/L的核苷酸蛋白。
进一步的,所述继代培养基中包括0.03g/L的丝氨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的黄瓜为田间人工授粉后25-30d的黄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的黄瓜选择主藤藤条距地面1/3之内的黄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未经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0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