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饲料酶的生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0749.4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岳淑宁;胡云红;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2;C12N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71004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饲料 生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饲料酶的生产方法及装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发酵浓缩:选取多种菌种,分别经过发酵制备成各酶的初始发酵液;将初始发酵液经过离心过滤浓缩后得到各酶的浓缩酶液;S2:修饰处理:将各酶的浓缩酶液进行修饰处理;S3:制备原料酶液:将修饰的浓缩酶液进行沉降处理得到各原料酶液;S4:混合酶液:选取所制备的各原料酶液,加入保护剂混合后,依次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甘露醇和氯化锌,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酶液;S5:高效饲料酶:将混合酶液浓缩干燥后得到固体高效饲料酶。总之,本发明生产的饲料酶具有酶活性高,稳定性强,不易失活,效用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效饲料酶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饲料不断的普及推广使用,对于畜禽的养殖而言,饲料的使用越来越多,饲料中往往要添加一定的饲料酶来辅助畜禽对饲料的吸收。饲料酶是一种为了增强动物对饲料消化的酶类物质,目前可以在饲料添加的饲料酶有纤维素酶、植酸酶、角蛋白酶等,因为饲料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常使用的饲料酶是含有2种及以上的复合酶。
由于饲料酶具有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补充内源酶的不足的优点,可以提高畜禽消化吸收,避免出现消化不良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产性能表现下降的现象,并且饲料酶的添加可减少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见,饲料酶对畜禽进食饲料是很重要的一类添加物质。
但是市场中的饲料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仍然不能满足一些特定饲喂环境的需求,效用不高,而且所制备的酶活性低,畜禽长期食用易影响畜禽胃的功能,因此,现需要制备一种酶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不易失活,效用高的新型高效饲料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饲料酶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饲料酶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发酵浓缩:选取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淀粉酶和植酸酶的菌种,分别通过发酵处理制备成各酶的初始发酵液;将初始发酵液经过离心后,将各酶的上清液经过2-3次过滤后,浓缩至原体积的60-70%,得到各酶的浓缩酶液;
S2:修饰处理:将各酶的浓缩酶液加入到pH=5.5的磷酸缓冲液中,配制成浓度为1.2mmol/L混合液A,将质量比为5:1的月桂酸和木蜡酸溶于质量分数为5.5%的二甲基砜水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6.9×10-6mol/L混合液B,将混合液A、混合液B和半胱氨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8:23:1的比例混合,在-7℃的低温环境下密封搅拌35min,得到修饰的浓缩酶液;通过月桂酸和木蜡酸在上述比例对单酶修饰后,可以使修饰后单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不易失活,使用条件要求低,效用高。
S3:制备原料酶液:使用沉降式离心机进行沉降,将修饰的浓缩酶液和组合剂按照21:2的质量比混合后,加去离子水稀释并调节pH至4.4~5.5,经过4-6h后,得到各原料酶液,储存备用;添加上述组合剂后可使沉降式离心机的沉降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可以有效保护单酶不受破坏。
S4:混合酶液:按重量份数选取所制备的各原料酶液:纤维素酶清液13-19份、甘露聚糖酶清液5-10份、α-半乳糖苷酶清液7-12份、淀粉酶清液6-14份和植酸酶清液10-15份,在5℃的环境下搅拌均匀后,加入保护剂2-5份,升温至23℃后添加中草药提取物8-11份,超声提取10-15min后,降温至5℃,依次加入甘露醇6-9份和氯化锌3-4份,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酶液;在通过添加顺序、变温和超声进行混合,可以有效的是这几种原料酶液充分混合,并且使中草药提取物、甘露醇和氯化锌和酶清液混合后充分发挥成分效果,所述甘露醇具有甘甜味,可以促进畜禽食欲,并且具有稳定各成分的效果,所述氯化锌可以有效激活酶活性,增强本产品饲料酶的效果。
S5:高效饲料酶:将所制备的混合酶液经过低温负压浓缩至原体积的45-55%后,干燥后得到固体高效饲料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未经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0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大规模生产重组腺病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挂面生产用保温发酵醒面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