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LED调光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2637.2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2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蒙;屈莎莎;张玉明;宋庆文;汤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61230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郝梦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端 输出端连接 反馈控制单元 电压调节器 调光控制单元 调光电路 多路LED 调光控制电路 反馈控制电路 输出端 导通 调光 闪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LED调光电路,包括:调光控制单元、反馈控制单元、电压调节器和LED通道阵列;其中,调光控制单元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LED通道阵列的第一输入端和反馈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LED通道阵列的第二输入端;反馈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端;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LED通道阵列的第三输入端;LED通道阵列的输出端连接反馈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抑制调光MOS管导通时LED的过冲电流,使得流过LED灯串的电流更加稳定,延长了LED灯的寿命,避免了LED灯的闪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LED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发光二极管)作为绿色、节能、长寿命的发光产品,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照明光源相比,LED具有明显的优势。LED本质上是一种半导体二极管,具备典型的PN结伏安特性,即LED的电流并不是随着电压线性变化的。因此,不能直接用电压源给LED供电,需要对流过LED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在日常的LED照明应用中,在不同的环境下,LED灯需要调节不同的亮度,满足不同人群对亮度的不同需求,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流过LED的平均电流大小来调节LED光的亮度。
随着LED照明的不断普及,人们对LED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随之也出现了对应的调光系统,针对LED的特性,有人提出了一种多路LED调光控制电路,其利用计算机、MCU模块、调光电路和多路LED灯,实现了通过计算机控制调节多路LED灯的亮度,该方式简单、稳定。还有人提出了一种多路可调光恒流输出的LED驱动电路,其利用恒压源、控制电路、多路恒流源以及LED灯串,实现了LED调光,该方式电路实现简单,成本低,并实现了通过恒流控制LED灯串,
然而,在一种多路LED调光控制电路这种方式中,不能实现0~100%的调光精度,调光范围受限,且电流会出现不稳定现象,造成LED灯闪烁。在一种多路可调光恒流输出的LED驱动电路这种方式中,其调光精度受限,不能完全实现0~100%调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路LED调光电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LED调光电路,包括:调光控制单元、反馈控制单元、电压调节器和LED通道阵列;其中,
所述调光控制单元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LED通道阵列的第一输入端和反馈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调光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通道阵列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锯齿波信号和控制信号;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锯齿波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电压指令;
所述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通道阵列的第三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指令输出工作电压;
所述LED通道阵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电压打开或关断LED通道阵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控制单元包括逻辑门子单元、调光阵列和两个计数器;其中,
所述两个计数器串联后与所述逻辑门子单元连接,所述逻辑门子单元连接所述调光阵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门子单元还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调光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调光阵列连接所述调光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阵列包括m条调光支路,每条调光支路包括电流源、MOS管、调光电容和比较器,m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2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