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老化轴向位置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3151.0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5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柯桥柯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老化 温度数据 轴向位置检测 位置检测 中环形圈 轴向位置 两组 红外检测技术 上温度传感器 位置检测装置 下温度传感器 采集 随时间变化 技术基础 上环形圈 所在平面 同步转动 温度传递 下环形圈 重要步骤 重合 整周 加热 绘制 移动 | ||
一种电缆老化轴向位置检测方法属于电力、红外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用中环形圈给电缆加热,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环形圈和下环形圈同步转动相同的整周数,分别计算上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下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最后绘制温度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根据两组数据的位置关系,移动基于温度传递规律的电缆老化位置检测装置,直到两组温度数据重合,确定老化轴向位置位于中环形圈所在平面;本发明能够得到电缆老化轴向位置,作为电缆老化位置检测的重要步骤,为电缆老化位置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本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基于温度传递规律的电缆老化位置检测方法》的分案申请。
原案申请日:2016-10-26。
原案申请号:2016109462185。
原案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温度传递规律的电缆老化位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缆老化轴向位置检测方法属于电力、红外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两根或多根导线绞合而成,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外面包有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这种结构,有利于保护电缆,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仍然不能彻底避免电缆中导线发生氧化等老化问题。一旦电缆中的导线发生氧化等老化问题,将会影响线路的传输功能,严重时将造成电缆失效。
针对电缆中导线氧化等老化问题,对电缆制定了使用寿命,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就会将电缆进行整体更换。然而,如果电缆在仍然具有良好性能的情况下进行整体更换,势必会提高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对电缆进行定期检查,查找电缆中导线发生老化的位置,再对电缆进行更换。
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老化红外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发现了电缆中的导线在老化后会使电缆的导热性能会发生改变的特性,即电缆在老化后,轴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热传递速度均不同,利用此特性,发明了一种基于导热性能检测的电缆老化位置红外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为电缆老化位置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然而,该发明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所公开的装置设置有九个红外摄像头,增加了装置成本;
第二、所公开的方法步骤复杂,具有操作复杂的缺点;
第三、由于每个红外图像传感器只能覆盖三分之一圆周范围内,因此所得到的老化横向位置也只能限定在三分之一圆周范围内,因此具有精度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老化红外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中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方法步骤多操作复杂、老化横向位置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电缆老化位置红外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传递规律的电缆老化位置检测方法,不仅能够简化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老化红外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中装置的复杂性,而且能够省略检测步骤,同时还能提高检测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温度传递规律的电缆老化位置检测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环形圈,中环形圈和下环形圈,所述中环形圈位于上环形圈和下环形圈的中间位置,电缆从上环形圈,中环形圈和下环形圈中穿过;上环形圈能够在其所在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上环形圈上设置有上温度传感器,下环形圈能够在其所在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环形圈上设置有上温度传感器;中环形圈的内部设置有起加热功能的电阻丝,外部均匀设置有第一红外摄像头,第二红外摄像头,第三红外摄像头,第四红外摄像头,第五红外摄像头和第六红外摄像头;第一红外摄像头,第二红外摄像头,第三红外摄像头,第四红外摄像头,第五红外摄像头,第六红外摄像头,上温度传感器和下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传递给信号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柯桥柯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柯桥柯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