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浮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3582.7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程莞鑫;李丕丁;周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刘国华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浮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浮标,安装在钓鱼线上,用于为钓鱼者提示鱼上钩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标主体,内部具有空腔;以及监控装置,固定设置在空腔内并与被钓鱼者所持有的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于对水体内的声波以及浮标主体的振动进行监测并生成鱼上钩信息,其中,监控装置包括:声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声波信息识别部、咬噬判断部、振动信息识别部、拖拽判断部、鱼上钩信息生成部以及发送部。本发明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鱼是否上钩,可以有效地抵抗水面的纹波、风吹等干扰因素,极大地提高了对鱼是否上钩判断的正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钓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浮标。
背景技术
钓鱼活动因其可以让人走入大自然与好山好水亲近,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疏解压力的一种重要休闲生活方式。
现有的智能浮标通常是采用运动传感器来检测浮标的振动及其模式进而来确定鱼是否上钩。但是由于水面的流动产生波动或者风力对水面产生影响而导致浮标上下浮动时,很容易对鱼是否上钩造成误判,从而造成误报,具有较高的误报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钓鱼者所持有的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于为钓鱼者提供更为准确的鱼上钩信息的智能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浮标,安装在钓鱼线上,用于为钓鱼者提示鱼上钩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标主体,内部具有空腔;以及监控装置,固定设置在空腔内并与被钓鱼者所持有的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于对水体内的声波以及浮标主体的振动进行监测并生成鱼上钩信息,其中,监控装置包括:声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声波信息识别部、咬噬判断部、振动信息识别部、拖拽判断部、鱼上钩信息生成部以及发送部,声音传感器实时对水体内的声波进行检测并获得声波信息,振动传感器实时对浮标主体的振动进行检测并获得振动信息,声波信息识别部根据声波信息识别出具有咬噬特征的声波,并将该声波对应的声音作为鱼咬噬鱼饵时产出的爆破音,咬噬判断部判断爆破音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预定次数,一旦咬噬判断部判断爆破音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不小于第一预定次数,振动识别判定部就根据振动信息识别出具有拖拽特征的振动并将该振动作为浮标主体受到的拖拽,拖拽判断部判断拖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预定次数,当拖拽判断部判断拖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不小于第二预定频次时,鱼上钩信息生成部生成鱼上钩信息,发送部将鱼上钩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声波信息至少包含有声强峰值以及对应的中心频率,咬噬特征为声强峰值不小于50dB且中心频率位于2000Hz至8000Hz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振动信息至少包含有加速度峰值以及对应的振动持续时间,拖拽特征为加速度峰值不小于0.08m/s^2且振动持续时间不小于0.2s。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预定时间为5-15s,第一预定次数为3。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预定时间为5-10s,第二预定次数为1。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声音传感器位于浮标主体的标尾端。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监控装置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为无线网络。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浮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无线网络为蓝牙。
发明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光型垂钓玻璃纤维浮漂组件
- 下一篇:带阻尼调节功能的多用铅皮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