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再生煤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3610.5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6 | 分类号: | C10L5/46;C10L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桂林;马林中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汴路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再生煤 预处理 污泥 再生煤 制造 垃圾 石灰石 混料机 垃圾预处理 污泥预处理 烟气排放量 成型机制 二次污染 生活垃圾 煤燃烧 重量比 放入 配比 | ||
本发明涉及环保再生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再生煤的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再生煤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垃圾预处理和污泥预处理工艺,分别得到预处理垃圾和预处理污泥;2)再将预处理垃圾、预处理污泥、石灰石按照配比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得到再生煤料,将再生煤料放入再生煤成型机制得环保再生煤;混料机中添加的预处理垃圾、预处理污泥、石灰石的重量比为50∶25: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并减少煤燃烧时的烟气排放量以减少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再生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再生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已经成为社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能够找出一条高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的方式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我国城镇年产生活垃圾量将近1亿吨,历年堆存量已超过了7亿吨,现行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大多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回收的处理方式,这些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类处理也不能够对所有垃圾进行高效处理和利用。河流和湖泊中的污泥对生态环境和水体流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需要高效处理。
所以,为了解决能源枯竭和生活垃圾、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生活垃圾、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高效处理生活垃圾和秸秆,减少垃圾处理成本;减缓能源枯竭的压力,提供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并减少煤燃烧时的烟气排放量以减少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再生煤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垃圾预处理和污泥预处理工艺,分别得到预处理垃圾和预处理污泥;
2)再将预处理垃圾、预处理污泥、石灰石按照配比在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得到再生煤料,将再生煤料放入再生煤成型机制得环保再生煤;混料机中添加的预处理垃圾、预处理污泥、石灰石的重量比为50∶25: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1)中垃圾预处理:人工分拣出可回收可利用垃圾,将剩余垃圾送入滚筒筛内;滚筒筛筛选不可回收垃圾,垃圾通过磁选作业去除金属材料后,再经破碎处后进入弹跳机筛选,然后将所得垃圾脱水后获得片状的预处理垃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1)中污泥预处理:使用污泥取料机从污水处理厂或江河中挖取污泥,将污泥通过污泥给料机传输至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将脱水后的污泥加入污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作业,得到干污泥,在将干污泥破碎后得到粉末状的预处理污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环保再生煤的直径为10~22mm,高度为10~50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预处理垃圾的平均粒度为0.7~1.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以生活垃圾和江河污泥为原料制备再生煤,减缓了垃圾处理的环境压力,降低了再生煤的生产成本。本发明使用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简便易于操作,能够使用较为简单的设备大规模生产再生煤,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价值。本发明使用垃圾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制备的再生煤中添加石灰石,能够脱除二氧化硫、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使再生煤的燃烧高效环保。本发明使用垃圾、秸秆和污泥制造环保再生煤的方法制备大量的再生煤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消耗速率,缓解了环境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