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降解生物质和光降解水产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3674.5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艳;胡桂林;雷又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C02F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降解 生物 光降解 水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降解生物质和光降解水产氢的方法,以生物质为电子牺牲体,水溶性硒化镉或硫化镉量子点为光敏剂、钴或镍的无机盐为催化剂,实现了水相体系的可见光驱动水分解制氢,同时实现了对含有氨基基团的生物质的光降解。本发明的光催化产氢体系采用的各组分廉价易得,无需复杂的合成与提纯,且产氢效率高,同时无需铂、铑等贵金属材料为助催化剂,体系稳定性良好,有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物质为电子牺牲体,实现了生物质的无污染降解与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生物质为电子牺牲体光致产氢气的方法,同时实现生物质的降解。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危机的日趋严峻,环境友好的氢能备受瞩目,但由于传统的制氢方法耗能巨大,污染严重,利用环境友好的太阳能制氢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Nature2001,414,625;Int.J.Hydrogen Energy.2007,32,2673)。从上世纪以来,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实现水的分解,大规模制备氢气,然而目前水分解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实现水相的光致产氢,体系中需要三个组分,光敏剂、电子牺牲体以及催化剂。光敏剂吸收光能被激发,形成激发态的光敏剂,电子牺牲体可将电子直接传输给激发态的光敏剂,使其得到电子被还原,继而又将电子传递给催化剂,或者激发态的光敏剂将电子直接传输给催化剂,自身从电子牺牲体中得到电子得以复原,这两种途径的最终结果是催化剂得到电子,将水裂解产生氢气。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高效稳定可循环利用的光催化水分解体系,然而催化剂的合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如何构筑廉价、高效可见光催化的光致产氢体系迫在眉睫。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Honda和Fujishima利用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并在紫外光照射下完成了光解水后(Nature 1972,238,37-38.),半导体材料光解水被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可见光驱动半导体光解水体系被报道。量子点以其合成简便、可见光吸收能力强、有较大表面积与催化剂接触等特点,在可见光催化制氢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镍、铁、钴等金属的无机盐作为常用的产氢催化剂也被人们熟知。对于体系中电子牺牲体的关注却很少,目前普遍采用的电子牺牲体为三乙胺、三乙醇胺、抗坏血酸等,而一些生物质如氨基酸类,特别是有致癌作用的三聚氰胺等却很少提及。一方面这些物质含有羧基或氨基,容易提供质子和电子,另一方面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廉价易得。有效利用此类化合物实现水的光解制氢,既能有效的实现可见光下的催化制氢,又能实现生物质的光降解,特别是致癌物质三聚氰胺的光降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生物质为电子牺牲体,光致高效产氢的方法,该方法还可同时实现生物质的光降解。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水溶性硒化镉量子点或水溶性硫化镉量子点、钴的无机盐或镍的无机盐、生物质电子牺牲体加入盛有水的透明反应器中,混合均匀,并用酸或碱调节混合体系的pH至9~13,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条件下,用波长为400~780nm的可见光照射反应器,对生物质进行光降解和光致产氢。
上述的生物质电子牺牲体为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8-氨基辛酸、对氨甲基苯甲酸、三聚氰胺中任意一种,优选对氨甲基苯甲酸或4-氨基丁酸。进一步优选控制混合体系中生物质电子牺牲体的浓度2×10-3~2×10-1mol/L。
上述的水溶性硒化镉量子点为3-巯基丙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或11-巯基烷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水溶性硫化镉量子点为3-巯基丙酸修饰的硫化镉量子点或11-巯基烷酸修饰的硫化镉量子点,其中3-巯基丙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MPA-CdSe QDs)按文献“|Energy Environ.Sci.,2013,6,2597-2602”中报道的方法合成,11-巯基烷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MUA-CdSe QDs)按文献“化学试剂.,2008,30(11),801-805”中报道的方法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合成氨半富氧造气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缓释型制氢的氢气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