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5624.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2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乔俊峰;朱彬若;王新刚;骆凯波;杨佩;胡斌;朱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G06F16/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表 误差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及装置,该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配变电能表及配变电能表对应的n个用户的电能表在多个时刻的历史电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对多个时刻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对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根据聚类结果,得到配电台区的线损率及各用户的电能表的误差率。由于经过归一化和聚类之后的历史电量数据服从独立同分布,配电台区的线损率恒定,相比于传统的近似方法,本发明提高了计算得到的配电台区的线损率及各用户的电能表的误差率的精度,进而提高了对电能表进行校正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流、电压及温度的变化、电压的不对称、电能表的位置、以及计算公式的科学性等,而且,作为整个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电能表中每一个内部零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发生。
计算电能表误差时,线路损耗作为关键变量之一,与配电台区负载分布、三相不平衡度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配电台区线损率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传统的误差分析方法采用近似方式,计算精度低,从而影响了对电能表进行校正的准确性。因此,如何提高误差计算的精度以提高对电能表进行校正的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传统的电能表误差分析方法计算精度低而影响了对电能表进行校正的准确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发面,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该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配变电能表及所述配变电能表对应的n个用户的电能表在多个时刻的历史电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对所述多个时刻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得到配电台区的线损率及各所述用户的电能表的误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包括:根据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确定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的最优聚类个数和对应的聚类中心;根据所述最优聚类个数和对应的聚类中心,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所述聚类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确定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的最优聚类个数和对应的聚类中心,包括:根据多个预设聚类中心,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各所述预设聚类中心的第一簇;计算各所述预设聚类中心的第一簇的轮廓系数,选取所述第一簇的轮廓系数最大的前m个预设聚类中心,m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10的整数;根据所述前m个预设聚类中心,对所述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所述前m个预设聚类中心中各预设聚类中心的第二簇;计算所述前m个预设聚类中心中各预设聚类中心的第二簇的总轮廓系数,将所述总轮廓系数最大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聚类中心的个数和对应的预设聚类中心分别作为所述最优聚类个数和对应的聚类中心。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聚类结果,得到配电台区的线损率及各所述用户的电能表的误差率,包括:判断所述聚类结果中是否存在数据数量大于用户数量的簇;当所述聚类结果中存在数据数量大于用户数量的簇时,从数据数量大于用户数量的任意簇中选择n+1条数据,得到所述n+1条数据对应的n+1个时刻的配变电能表及所述n个用户的电能表的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根据所述n+1条数据对应的n+1个时刻的配变电能表及所述n个用户的电能表的归一化后的历史电量数据,建立如下关系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5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