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6256.1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兴元;何远鑫;丁博;赵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N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用 生态 纤维 合成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为基材,采用浸渍液A浸渍超细纤维非织造布,轧液后通过蒸汽凝固,干燥,得到浸渍基布A;其中,浸渍液A通过以下过程制得:以重量份数计,将明胶溶液10~12份,水性聚氨酯20~40份,氮丙啶0.2~0.5份、聚碳化二亚胺0.1~0.3份、增稠剂0.1~0.3份以及水40~50份,均匀混合后得到浸渍液A;
(2)以浸渍基布A为基材,采用螺杆机和狭缝模头,在浸渍基布A表面淋涂一层热塑性聚氨酯膜进行封底,冷却后得到封底基布B;
(3)以封底基布B为基材,采用辊涂机在热塑性聚氨酯膜表面辊涂水性聚氨酯浆料C,干燥,得到贝斯D;其中,辊涂水性聚氨酯浆料C通过以下过程制得:以重量份数计,将水性聚氨酯80~90份,水性色浆2~15份以及增稠剂0.2~1.5份混合,得到辊涂水性聚氨酯浆料C;
(4)以贝斯D为基材,采用印刷机在水性聚氨酯着色层表面印刷手感剂,干燥后通过压纹机压纹,得到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其中,所述手感剂为以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为接着树脂的手感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增稠剂为纤维素类增稠剂、丙烯酸类增稠剂、聚氨酯类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将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通过装有浸渍液A的浸渍槽,再通过轧辊,控制浸渍液A的浸渍量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重量的40~90%,然后在80~95℃的条件下固化3~5min,再在80~120℃的条件下烘干,得到浸渍基布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以重量份数计,将热塑性聚氨酯80~100份、稳定剂0.01~0.5份、填料1~50份混合后加入螺杆机;控制螺杆机内温度为120℃~190℃,使物料经过螺杆机后从狭缝模头挤出,淋涂在浸渍基布A上,淋膜厚度为0.02~0.2mm,冷却后得到封底基布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性聚氨酯的硬度范围为Shore A55~Shore A8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稳定剂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将封底基布B通过辊涂机,辊涂水性聚氨酯浆料C,控制涂层厚度为0.02~0.1mm,再在80~120℃的条件下烘干,得到贝斯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生态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为定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非定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或裂片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62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