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管路墨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7169.8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0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辉;李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瑞丰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41F3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亢能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路墨槽,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之间的加高出油面以及连通加高出油面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加高出油面两侧呈斜面,中部向内凹陷,中部与两侧斜面连接,第一管路的进墨口与第一墨泵连接,出墨口位于加高出油面与两端壳体连接处附近,第一墨泵的油墨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加高出油面两端,第二管路进墨口与第二墨泵连接,第二管路与加高出油面之间通过若干设于加高出油面底部中部的流量可控的出墨口连通,第二墨泵的油墨通过第二管路进入加高出油面中部。本发明可实现印刷过程中均匀加墨、调节油墨流量、油墨浓度的目的,相对常规墨槽而言,该墨槽可控、可变,在印刷过程中改善了油墨供应质量,在提高印刷速度方面效果非常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槽,尤其是一种多管路墨槽,属于印刷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印刷机印刷过程中,随着连续印刷时间的增加,会造成油墨的粘稠度增加,造成印刷品如烟标等的印制不均匀,影响印刷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当油墨供墨不稳定如油墨粘度过高,印刷速度必须调整降低,重新更换油墨很困难,消耗时间长,为了应对此类问题,实现在连续印刷过程中均匀加墨、调节油墨流量、油墨浓度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管路墨槽,可实现印刷过程中均匀加墨、调节油墨流量、油墨浓度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多管路墨槽,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之间的加高出油面以及连通加高出油面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加高出油面两侧呈斜面,中部向内凹陷,中部与两侧斜面连接,第一管路的进墨口与第一墨泵连接,出墨口位于加高出油面与两端壳体连接处附近,第一墨泵的油墨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加高出油面两端,第二管路进墨口与第二墨泵连接,第二管路与加高出油面之间通过若干设于加高出油面底部中部的流量可控的出墨口连通,第二墨泵的油墨通过第二管路进入加高出油面中部。加高出油面两侧斜面作为加高面整体外宽内窄,中间底面部分与两侧斜面连接作为等高面,根据印刷的需要可进行高度的调整,确保合适的蓄墨量。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一进墨管,与第一进墨管连接的第一出墨口,与第一出墨口连接的U型输墨管,与U型输墨管连接的第二出墨口,第一出墨口和第二出墨口位于加高出油面底部两端,与加高出油面呈一定坡度,便于油墨从两侧出墨口流动进入加高出油面。
进一步地,第二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二进墨管,与第二进墨管连接的带折角的输墨管,与带折角的输墨管连接的矩形输墨管,矩形输墨管通过若干流量可控的出墨口与加高出油面底部中部连接,可实现油墨的均匀供墨。
进一步地,壳体一侧还设有回流口,回流口与加高出油面连通,加高出油面上多余的油墨从回流口流出。
进一步地,流量可控的出墨口包括出墨管和设于出墨管上的耳座插板,耳座插板沿出墨管来回伸缩,可实现油墨的流量大小的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加高出油面两侧呈斜面,中部底面与两侧斜面连接,整体呈U型,外宽内窄,中间部分为等高面,根据印刷的需要可进行高度的调整,确保合适的蓄墨量。
(2)本发明通过两个供墨通道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相应的通道进行油墨的供应,以壳体为油墨回路的支撑结构,通过加高出油面控制蓄墨量,通过不同的通道选择以及流量可控的出墨口,可实现在印刷过程中均匀加墨、调节油墨流量和油墨浓度的目的。相对常规墨槽而言,该墨槽可控、可变,在印刷过程中改善了油墨供应质量,在提高印刷速度方面效果非常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出墨管上耳座插板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瑞丰印刷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瑞丰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7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墨粘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信息处理装置、印刷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