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板变形的多视角三维人体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7532.6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2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梁;罗曦;杨卫;朱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晓玲 |
地址: | 2000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板 变形 视角 三维 人体 重建 方法 | ||
基于模板变形的多视角三维人体重建方法,包括:采集模板姿态和新姿态的图像和掩膜,得到模板人体模型;将其转换成三维人体骨骼点;将模板模型变形到的姿态,得到形变模型;提取语义先验、深度先验和法向先验;然后点云重建;构建出最终的模型,并进行贴图处理。本发明能够克服人体重建中的自遮挡问题,重建出高精度的人体模型;能够基于一个模板模型重建出任意新姿态下的高精度模型;不需要过多人工,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得到的重建模型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模板变形的多视角三维人体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精度三维人体重建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动作分析/视觉特效/虚拟现实/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商用价值。
目前主流的人体重建方法分为两大类:单视角重建,多视角重建。单视角重建中,一般运用单个深度相机,如Kinect,通过多帧联合优化或者模板变形的方法进行重建。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但因它只有一个角度的信息,且采集的深度信息混杂了很多噪声,难以重建出人体的细节信息(如手,衣服褶皱等)。而多视角重建的方法,则从不同角度获取人体数据,重建的精度和完整度都较高。
现在,常用的多视角人体重建技术主要有:(1)基于多个深度相机,通过相机间信息的同步与融合(fusion)得到最终模型;(2)基于普通彩色相机,提取不同视角图像间的特征信息,利用多视角立体视觉技术(multi-view stereo)进行重建。不过由于人体姿态复杂多变,某些存在自遮挡的动作,普通的多视角重建技术也会出现错误,影响重建效果。
CN201510127448.4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人体体型重构的方法:接收体感传感器采集得到的用户深度图像信息,将所述用户深度图像信息转换为三维人体模型;获取虚拟形象的三维模板模型;将所述三维模板模型进行拉伸转换,所述拉伸转换的目标为与所述三维人体模型具有相同的体型,将转换后的三维模板模型作为用户的虚拟形象。该方案中采用了拉伸转换的变形方式。
CN200810057880.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的个性化真实感虚拟人物造型方法,包括:以基于扫掠曲面的人体模型为人体模板模型;从图像中提取人体特征信息,建立人体模板模型和人体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形人体模板模型,生成个性化人体几何模型;在人体模型二维参数化结果上,由人体图像生成逼真的人体纹理,并将人体纹理无缝地映射到三维个性化人体模型上,得到具有真实感视觉效果的个性人体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模板变形的多视角三维人体重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多视角下的模板姿态A和新姿态N的图像和掩膜;
步骤二,对模板姿态A进行建模、修缮,得到模板人体模型AM;
步骤三,提取步骤一中模板姿态A、新姿态N图像上的人体的关节点,将其转换成三维人体骨骼点;
步骤四,根据模板姿态A和新姿态N的骨骼点信息,将模板模型AM变形到N的姿态,得到形变模型NM;
步骤五,基于形变模型NM提取语义先验、深度先验和法向先验;然后根据先验信息进行点云重建;
步骤六,构建出最终的模型FM,并进行贴图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获得A、N图像上的二维骨骼点的位置,恢复出人体三维骨骼点,其公式为: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在形变模型NM上找到与每个骨骼点最近的一圈顶点,将这些顶点作为种子点,以模型NM上每个顶点到所述种子点的测地距离作为评判标准并对NM进行三维分割;得到分割模型后,再将其投影到二维,即得到所述语义先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7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