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热泵热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9764.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澳霆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4H9/20;F24S20/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水箱 空气源热泵 冷凝器 热泵热水系统 传热介质 太阳光照 预热 补水 太阳能 供热 高温高压 换热效果 节能高效 温度恒定 优先使用 压缩机 预热器 热损 制取 冷却 压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的热泵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互补的方式供热,当太阳光照充足时优先使用太阳能,当太阳光照不足时启动空气源热泵为空气源热泵供热,可以减少资源;同时冷凝器设置在供热水箱的内部,使得经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传热介质通过冷凝器与供热水箱内的水换热效果良好,降低热损,经过冷凝器冷却后的传热介质还具有一定的温度,然后再经过预热器对补水进行预热,经过预热后的补水再进入到供热水箱内,从而避免温度过低的冷水大幅度降低供热水箱内的热水的温度,有效提高热水的温度,使得热水的温度恒定,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节能高效。本发明用于热水的制取,特别是供酒店或者家庭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供热水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热泵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系统是目前全世界开发利用新能源最好的设备之一,是继锅炉、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之后的新一代热水制取装置。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热泵热水系统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诸多优势迅速在市场上得以推广,空气源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原理,以极少的电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低温热能,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变为高温热能,传输至水箱,加热水,能耗低、效率高、速度快、安全性好、环保性。但是目前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并没有应用到太阳能强;还有供应热水时,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持续供应热水,因为需要补水,当客户使用热水的同时冷水又不断地补进,热水使用了多少,冷水就补进多少,水箱温度不断降低,当使用了一半时,水温已经降至客户需求温度以下,以致热水利用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水的温度保持恒定、节能效果显著的热泵热水系统,其可把热泵加热与太阳能加热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效地对水进行加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效的热泵热水系统,包括热泵加热管路、与热泵加热管路连接的供热水箱,还包括太阳能加热管路,所述的太阳能加热管路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的集热水箱,所述的供热水箱与集热水箱连通,所述的热泵加热管路包括水源蒸发器、气源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所述的热泵加热管路充有传热介质,所述的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的冷凝器安装在供热水箱内,所述的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预热器,所述的预热器设置在供热水箱的外部,所述的预热器包括介质管路、水管路,所述的预热器连接有补水管路,所述的补水管路与水管路连通,所述的补水管路经过预热器后与供热水箱连接,所述的预热器的介质进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的预热器的介质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的水源蒸发器与气源蒸发器并联连接,所述的膨胀阀的出口与水源蒸发器、气源蒸发器的介质进口连接,所述的水源蒸发器、气源蒸发器的介质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的水源蒸发器的介质侧与热泵加热管路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集热水箱的底部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水源蒸发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水源蒸发器的出水口与集热水箱的上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源蒸发器的出口和进口均安装有加热电动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补水管路设有补水电动阀,在供热水箱的内部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测温杆,所述的测温杆安装有多个测温传感器,多个测温传感器沿测温杆呈竖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的热泵加热管路还包括控制箱,所述的控制箱分别与多个测温传感器、补水电动阀、压缩机、气源蒸发器、加热电动阀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澳霆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澳霆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9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